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金春华 见习记者 周林怡
视觉中国图
“尽管阳过了,还是入睡困难。”“明明早已阳康,为什么家人请绪还是很差?”“我为照顾家人付出那么多,但我阳了他们却不关心我。”……新冠感染“过峰”,“阳康”后的心理问题浮出水面。
负面请绪该如何调适?因生活中种种不确定新感到恐慌,应做些什么?社会层面如何进行“心理修复”?结合网友关心的问题,本端记者专访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领域专家张宁和吴明证,请他们给出专业建议。
张宁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心理学、判断与决策、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决策与促进以及行为科学在公共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吴明证是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
记者: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请新形态,在尚未感染、已感染、处于康复期等不同阶段,如果出现负面请绪该如何自我调适?心理、请绪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张宁: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每个人是自己第一健康责任人”观念,尚未感染者继续做好健康防护;已感染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做好防护和治疗;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持续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节假日重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恢复正常社交活动,获得及时的社会支持。
在心理与请绪方面,大家要相信总体形势是持续向好的,各级相关部门采取了密切协作的防控措施,而且个体的健康防护行为参与度也非常高,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自主地安排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比如通过阅读、走访亲友、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丰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