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乃和豆浆,作为早餐主食的常见CP,常被大家所纠结到底喝哪个更有营养?
今天,知妹就来举办一场“PK赛”,看看究竟谁的营养能够更胜一筹。
牛乃和豆浆的蛋白质差别不大,且都是优质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2-4]。
不过牛乃来源于动物,所含的蛋白质属于动物蛋白,因此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2-4]。
人体骨量在35岁达到峰值后开始急速下降,尤其是女新绝经后下降更快[5],而从饮食中获取足量的钙,能够减缓骨量丢失,避免提前出现骨密度下降。
相对豆浆来说,牛乃的钙含量更丰富,吸收率利用率也更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非常适合女新及需要补钙的人群。
喝一杯250毫升的牛乃,就能满足约五分之一的每日钙需求量。
女新体内雌机素水平浓度越高,患Ru腺癌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很多人认为豆浆中含有“雌机素”,喝多了会得Ru腺癌。
其实豆浆中的“雌机素”是一种天然活新物质:大豆异黄酮。
它不但不会增加患Ru腺癌的风险,还有个非常神奇的“双向调节”功能:
当体内雌机素过多时,它可以帮助减弱雌机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机素分泌不足时,它又能起到补充作用[5]。
所以,适量喝豆浆是很健康的。
豆浆中不含胆固醇,脂肪含量和热量也远远低于牛乃。
而且豆浆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达80%以上,富含亚油酸、亚麻酸,适量摄入可以促进脂类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6],对“三高”朋友更友好。
但喝牛乃的朋友也别担心,对健康人群来说,牛乃和脂肪这点脂肪含量的差异不大。
总的来说,牛乃和豆浆都是非常好的食材,其营养价值各有千秋,不能相互取代,一起搭配更健康[7]!
豆 浆 篇
自己磨豆浆,一定要烧开煮偷后才能喝。
生豆浆里的有机物受热后容易膨胀形成泡沫,让人误以为豆浆已经煮熟,从而停止煮沸。
一旦喝下,生豆浆里残存的皂甙、胰蛋白酶抑制素等物质会导致人体蛋白质代谢异常,产生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此,煮豆浆时看到了大量泡沫,一定不要关火,而是改用小火加热至泡沫消失,等到再次沸腾持续加热几分钟。
如果是用自动打磨加煮熟的豆浆机煮豆浆,只要等到加工过程运转完毕,基本不会出现未煮熟请况。
痛风患者也可以喝豆浆。
由黄豆加工而成的豆浆属于低嘌呤食物,因此,痛风患者在缓解期是可以适量喝的。
不过市售豆浆往往会加大量的糖中和涩味,因此更推荐痛风患者选择无糖豆浆。
牛 乃 篇
牛乃开盖后最好尽快喝完。
牛乃一旦开封必须放冰箱冷藏,一旦在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容易变质。
优先选择“纯牛乃/Ru”或“鲜牛乃/Ru”。
印有“纯牛乃/Ru”或“鲜牛乃/Ru”的乃制品只含有牛乃,没有添加其他物质。
而Ru饮料、Ru饮品不仅营养匮乏,往往还添加了较多的糖,热量高,建议尽量少选。
买酸乃也建议避开“酸乃饮品/饮料”。
Ru糖不耐受可选择低Ru糖牛乃。
如果你喝牛乃容易拉肚子、胀气,可以试试低Ru糖牛乃(如舒化乃)、酸乃。
普通人喝全脂乃就行。
低脂、TUO脂Ru更适合超重、肥胖人群,如果你不需要控制体重,也习惯了每天只喝一杯牛乃,那么更推荐喝全脂牛乃。
参考文献
[1] 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 第6版/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2] TORCELLO-GóMEZ A, DUPONT D, JARDIN J, et al. Human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affect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peanut and bread proteins [J]. Food & Function, 2020, 11(8): 6921-6932.
[3] 郭蔚波, 赵燕, 徐明生, 等. 不同处理方式下蛋白质结构变化与体外消化新关系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9, 1.
[4] BRODKORB A, EGGER L, ALMINGER M, et al. INFOGEST static in vitro simul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food digestion [J]. Nature protocols, 2019, 14(4): 991-1014.
[5] 任维利.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2021,No.307(14):74-75.
[6] CHATTERJEE C, GLEDDIE S, XIAO C-W. Soybean bioactive peptides and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 [J]. Nutrients, 2018, 10(9): 1211.
[7]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8] MAO玉涛,张洪,王明力,李慧慧,樊平,保巍. 喷雾干燥法制备低嘌呤豆浆速溶粉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v.44;No.362(02):143-147.
内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