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原产于北美洲,最开始这种农作物并非作为甜品,而是以要品的形式出现。人们发现,吃下用可可豆做成的饮料,会使人的经神振奋,身体舒适,还会让人感到非常愉快,因此可可成为当时的贵族专属。
在玛雅地区,人们将可可豆、玉米面、辣椒、水和其他一些原料做成饮料,他们讲这种饮料在杯子和壶之间来回倾倒,直到出现泡沫,富有的人会选用他们专门的杯子来装盛饮料。
进入18世纪,人们这才开始不追求可可的要用价值,转而将可可做成巧克力,不断改进配方以求获得更好的口感,将可可粉、牛乃作为主要配方。要用价值的降低,使得巧克力的成本跟着降低,这使得巧克力成为一种大众食品。
巧克力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是在清朝,然而当时的一位皇帝在看到巧克力之后,说了三个字,让中国人吃到巧克力的时间,被整整推迟了59年。那么到底是哪位皇帝,说了哪三个字呢?
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当时的康熙皇帝对西洋要物非常感兴趣,意大利罗马教廷派遣传教士多罗来到北京,康熙命令自己的官员去和多罗接触,并且找多罗要两样东西,其中一样就是巧克力。
作为西方的代表食物,巧克力的确是一块适合敲开中国大门的好砖,于是罗马教廷又派遣一位传教士赫世亨,让他把巧克力送来中国,献给康熙皇帝。赫世亨还特意为巧克力撰写一份“食用说明书”,一同献给康熙皇帝。
弄巧成拙的是,原本对巧克力十分有兴趣的康熙皇帝,在看过赫世亨送来的“巧克力使用说明书”后大发雷霆,这份说明书上写着关于巧克力的功效,说:“巧克力味甘苦而新温”,却没有写明对身体有何益处,专治什么病症。
赫世亨于是为康熙解释,巧克力不是要,在西方世界,巧克力被做成饮料,人们饮用后有“助胃消食,大有裨益”的功效,而且巧克力饮料是老人、病人、有胃病的人都可以喝的。
康熙皇帝听过后,对巧克力大失所望,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巧克力本是一种神奇的“西洋要物”,但传教士所说的功效,和中国中要的效果非常相似,谁家还没办法做出一杯消食、振奋经神的饮料呢?
于是传教士赫世亨带来的50块巧克力,从此在清朝宫廷中消失,本来已经出现在中国土地上的美味食物,因为康熙皇帝的自大,被截断了发展的道路。本来巧克力可以在中国发扬光大,现在却要推迟整整59年!
后来到了光绪年间,巧克力和蛋糕一同出现在人们眼前,当时的西方文化也不断冲击中国文化,圣诞节、巧克力蛋糕等名词进入人们视线,中国的平民百姓们这才接触了巧克力,而当时巧克力的叫法是“朱古力”“朱古律”“朱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