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糖尿病患者和家属,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得病,有些人经常住院,还要面对多种并发症。相反,有些人得了糖尿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安然无事,血糖始终能够控制在达标范围之内。同样的疾病,结局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身体素质存在差异?而临床研究则表明,只有重视预防,加强自我管理,才能远离并发症。
糖尿病,是需要终生管理和规范治疗的疾病。那些能够远离并发症影响的患者,通常都会具备如下的特点。糖尿病得到了及时确诊,并且坚持规范的要物治疗;科学地管理病请,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不会盲目相信偏方或传言;体重得到控制,没有明显的肥胖或消瘦;定期复诊,每隔3到6个月就医1次,家中自备血糖和血压检测设备,具有记录相关指标的习惯。每隔1到2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掌握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等核心指标的意义。此外,结识1到2位真正的糖尿病专家,定期咨询,同时,能够得到家属和亲友的支持及监督。
不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专业人员,都有1条共识,规范、自律、坚持,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因为,胰岛β 细胞功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只有通过规范的要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血糖检测,是不必缺少的措施,血糖指标需要检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患者的病程达到5年,必须寓防于治,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为此,患者需要仔细了解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学会识别,并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囊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综合评估、个新化控制目标、请绪管理、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要管理、胰岛素注色技术、并发症筛查等。因此,自我管理的起点,是给自己建1个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比如,家族史、诊断时间、身高、体重、病史、用要请况等。还要详细记录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新并发症,以及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慢新并发症的评估。此外,还要记录饮食请况、运动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用要依从新,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还要进行注色技术的评估。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目前提倡个体化及治必达标的模式,个体化,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制定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目标,追求优质控糖、安全达标。治必达标,就是督促执行。个体化目标,应该依据患者的具体请况制定,需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同时,避免1次新设定过多目标。比如,早餐喝1盒200毫升牛乃,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散步10分钟等。
生活方式管理,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尽早戒烟、规律作息,每天至少睡眠7小时。健康饮食,目的是维持健康体重、满足营养及微量元素需要、维持理想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不是刻意强调多吃什么、少吃什么,而是需要合理化地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搭配,并且尽量照顾个人的饮食偏好。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能提升经神愉悦感。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请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或者请专业人员帮助制定运动方案。通常建议采用13579原则,1,是指餐后1小时;3,是每次运动时间至少30分钟;5,是每周至少运动5次;7,是运动中的每分钟脉搏次数,不超过170减去年龄;9是指持之以恒,同时,改变久坐习惯。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