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风吹麦浪,满目金黄。今天,记者随专家一起来到洮南市圣一农场种植基地,对“双季双优”种植模式第一季即将收获的小冰麦进行测产。专家组经过实测,该试验地高密度种植区测产产量5104公斤/公顷(17%含水量),正常条件栽培区大面积实收公顷产量3561公斤(17%含水量),双双达到了理想预期。
据了解,“双季双优”是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洮南示范基地主要推广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组织实施,瞄准吉林西部半干旱风沙盐碱土区,利用小冰麦抗寒、耐盐碱等特新,第一季种植小冰麦,收获后第二季种植优质饲草燕麦草,从而实现一年两季,粮饲双收。 目前,“双季双优”种植模式已在洮南推广种植1万多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今年第一季小冰麦收获在即,尚未播种的燕麦草已经实现订单式预购,保守估计燕麦草产量可达7000—8000公斤/公顷,两季相加收益可达1.7-2万元/公顷,比传统种植杂粮杂豆增收1.3-1.5万元/公顷,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据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周道玮研究员介绍,第一季小冰麦于3月末、4月初种植于下层结冰的地里。由于种植时间早,播种后喷淋浇灌,小麦快速长出遮盖地面,避免了吉林西部长期以来的地表风蚀。竞争和生态位理论决定,小冰麦地全生长期不生、少生杂草,所以,不需要喷洒除草剂,保护了生态、保证了无农要小麦生产,保证了后续所加工面粉无农要残留。小冰麦收获后,充分利用7-9月的水热资源,种植牛羊喜欢的“香饽饽”——燕麦草。燕麦草收获时,部分成熟的籽粒落地发芽生长,形成覆盖作物效应,整个冬季遮盖着地面,进一步降低地表风蚀,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双季双优”促进了区域农业发展,优化了种植结构,推动了乡村振兴,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在我省西部推广“双季双优”,对保证粮食安全、推动我省养殖业发展,助力“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