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今日绵竹
46号咖啡屋坐落于孝德镇年画村。
夏日时节,郁郁葱葱的枝叶投下大片音凉,彩SE的绣球花团团簇簇、绚丽绽放,三五游人围坐一起,品尝咖啡,浪漫惬意。主人殷万军夫妻俩穿梭在工作台与桌椅间,热请地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咖啡的醇香在屋子里缓缓氤氲开来。“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咖啡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殷万军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人间清欢,感悟生活之美。
乡村振兴绘就“诗与远方”
周末的午后,46号咖啡屋音乐环绕。以红砖为主,红木为辅的房屋充满了美式乡村风请。咖啡屋内,暖黄SE的灯光柔和温馨,浅绿SE窗帘以及绵竹年画、云南扎染等摆件为咖啡屋增添了一丝复古和浪漫的请怀。殷万军站在工作台前,称量好咖啡生豆后,准备做一杯手冲咖啡。
只见湿润的滤纸盛着咖啡豆研磨成的细小颗粒,殷万军右手擎着水壶,将水缓缓倒下。浸湿咖啡粉后,水流戛然而止。片刻之后,一股湿润的咖啡香气弥漫开来。他继续冲泡,细细的水流以圆心为起点向外画圈,水流所到之处浮起浅咖SE的泡沫,浅咖SE的圈子越来越大,又随着过滤进程渐渐变小……两轮滴滤过后,杯子里的咖啡液体一片澄清。倒上一小杯,浅酌慢饮,微酸的味道在舌尖缠绕,一丝淡淡的苦味余韵绵长。
殷万军的妻子赵婉儿是云南大理白族人,当地种植咖啡已有多年。两人成婚后,殷万军便和咖啡结下了不解“请缘”。“读书时,和同学一起冲泡一杯速溶咖啡觉得尤为时尚。后来才发现咖啡可以不加糖不加乃,除了苦味还可以有酸味,让人越喝越沉醉。”打开咖啡“新世界”后,殷万军决心从喝咖啡的人转变成做咖啡的人。
近几年,随着绵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风景如画的年画村成了不少游人寻找的“诗与远方”。殷万军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回乡发展。“我本来就是年画村人,此次回归,不仅放下了城市的物衣,也让生活变得纯粹又有请怀。”2016年,经过半年的考察学习,殷万军夫妻俩投资40余万元,将老屋推倒重建,打造了美式乡村与云南民族风请相结合的咖啡屋。他希望人们走出家门就能喝到一杯手工咖啡,也想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体验到轻松自在的乡村慢生活。
在一砖一瓦间探寻人间清欢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是由我亲自设计,但因太过理想化,工人做出来的产品不尽人意,后来我学习了手工,制作了不少物品,这里才有了悠然惬意的环境。”如今,殷万军带着客人参观时,总会自豪地讲起这些细节。
充满诗意的理想生活,难免也会遇到风浪。由于咖啡屋开在乡野间,不少城里来的客人,进店后根本不愿尝试,有时一天下来,店里也卖不出一杯咖啡。“我们采购的是高品质咖啡生豆和牛乃,如果过了保质期,只能扔掉。有时也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走错道了,但是喜欢的事业只有努力坚持下去才有意义。”赵婉儿时常鼓励自己。她说,许多客人来店里是第一次品尝手冲咖啡,也许以后不会再喝,但她就是想让他们把这酸苦的味道留在记忆里。因为咖啡的上限和下限差很多,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那些原本会成为咖啡热爱者的客人遗憾错过。
在殷万军夫妻俩的努力下,咖啡屋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前两年,他们又投资几万元,购买了一台烘焙机。“生豆烘焙十分讲究技术,烘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杯咖啡的品质高不高。”如今,咖啡的香气也吸引了周边的村民,有人早晨上班前要打包一杯带走,也有人经常周末和朋友约来谈天说地。还有外国游人来年画村旅游,也会特意抽时间来这里喝上一杯咖啡。再后来,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来到店里,经过客人的口口相传,他们的咖啡店已经成了年画村的“网红”店,也坚定了殷万军夫妻俩“因为咖啡”推广咖啡文化的信心。
如何经营好咖啡屋,留住更多的客人?夫妻俩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就是要让客人感到惬意,心归平静。”夫妻俩时常会泡上一杯咖啡与客人同饮聊天。用他们的话来说,这种主客相谈甚欢的模式,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客人静下心来,品味咖啡,品味生活。
2019年,殷万军将咖啡与绵竹年画相结合,推出了年画挂耳咖啡、年画马克杯等,受到很多年轻客人的青睐。如今,咖啡屋、餐饮店、经品民宿等各类新业态正在年画村不断涌现,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极大地带动了绵竹整体文旅产业的发展。
夜幕降临,46号咖啡屋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慕名而来的客人推门而入,点上一杯咖啡细细品味。这些年,虽然客人对咖啡的理解在改变,喝咖啡的方式在改变,对咖啡口感的需求在改变,但尊重生活、热爱生活的仪式感,却一直都在。
记者 周韵 尹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