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灵秀。
滚滚资江水,绵绵雪峰山,古老、著名的安化黑茶就是从这山水之间走出来的。
山间铃响马帮来,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群山之间,穿梭着一条茶马古道。
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曾写下“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的诗句,说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
古时的黑茶贸易,一方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另一方面满足了边疆游牧民族的健康需求。
而今,安化黑茶又为中国文化添了一张新的名片。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是牧民维生素的来源
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牧民中间,一直流传着这么几句话:“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很少吃蔬菜。殊不知,人家也有蔬菜的替代品,那就是黑茶。对于当地人来说,喝黑茶就相当于吃蔬菜,千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现代研究发现,黑茶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黑茶中的特种氨基酸、磷脂等可助消化,调节脂肪代谢。
曾有法国医学专家组来华调研,发现游牧民族虽然以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的肉类作为主食,但他们体内胆固醇、血脂和甘油三酯等却普遍正常。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后,专家组将目标锁定在了当地人们经常喝的安化黑茶上。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者也发现,通过饮用黑茶,可以很好地调节和预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富贵病。
从明万历年间到清末
安化黑茶位居“官茶”三百年
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我国有那么多名茶,西湖龙井、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不胜枚举,为什么官茶偏偏是安化黑茶呢?
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原因。
历史原因
茶马互市可追溯到北宋,那时茶叶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被官府垄断,茶分为官茶和私茶,私茶不能销售到边疆民族地区。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了几个朝代。
相传,一位西藏喇嘛拒绝了朝廷赏赐的官茶,私自到安化购买当时被划定为私茶的黑茶。这使得安化黑茶声名远播。在这位喇嘛的影响下,其他僧人和牧民也纷纷爱上了口味浓郁的安化黑茶。
可私自购买黑茶是抢了官茶的生意,明朝的弘治皇帝大怒,严令“不许于湖广(今湖南、湖北及河南一小部分地区)等处收买私茶”,但此后的百余年内,民间私茶贸易屡禁不止。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有官员提出,湖广的茶叶有利于安抚边疆游牧民族,建议朝廷开放贸易。万历皇帝答应了。
从此,安化黑茶被划定为官茶,光明正大地参与茶马贸易。这也是安化黑茶广泛传播、繁荣发展的开端。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末的这300年,安化黑茶在民族之间的贸易当中扮演着重要角SE。
自然原因
生于黄金产茶带
自然纯美惹人爱
研究发现,安化是全世界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砂砾岩土壤,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而且,安化地处北纬28度左右的中国黄金产茶带,当地的茶园基本都在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正好符合了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特新。
这种自然而生的茶叶,多凭天地造化,少有人为之功,具有源于天然的成熟与甘美,沁人心脾,迎合了不同民族、不同饮食习惯的人们。
当代开拓创新
让散茶、茯砖开出“金花”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安化黑茶的保健功效逐渐被人们所挖掘。为使人们更多受益于安化黑茶,广大种茶、制茶人以及茶学家,纷纷致力于完善黑茶标准体系,改进加工工艺。
2016年,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持、联合了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企共同申报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入选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刘仲华说,传统黑茶存在外形粗放笨拙、品饮储运不便、工艺装备落后、质量控制不稳、健康机制不明等发展瓶颈,严重影响产业规模与效益。
因此,他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发明了黑茶有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突破了以往高档黑茶不能发花、茯茶必须紧压才能发花、茯砖茶表面不能发花的技术瓶颈。
资料介绍,“金花”其实就是在茶品中生长繁殖了一种益生菌——冠突散囊菌,颜SE金黄,人们称之为“金花”。“金花”越多,茯砖茶的品质通常就越好。
“世界黑茶中心”
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受追捧
不知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黑茶被全国消费者广泛熟知好像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以“黑茶”为主题的文献,在2007年以前每年只有几篇到十几篇;而自2007年起,这一数字突然超过100,或达到200多。从这一侧面不难看出,黑茶这一古老之物才刚刚开始焕发青春。
特别是,安化黑茶现在又成了我国的新名片。
★
2017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国家有关部门将安化黑茶同中国高铁、中国航天、中国电信一起,作为新时代中国“四大名片”向全球推介,并打出了“世界黑茶中心——安化”的宣传口号。
近几年,安化县修复了茶马古道、洞市老街,恢复了黄沙坪老茶市,将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在一起,每年都吸引着近80万名游客,旅游收入达5亿元。
征铎声声古马道,雪峰资水出好茶。如今,吸引人们的不再只是安化黑茶本身,更有与之相伴的、悠远的茶文化,以及孕育它的那片土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