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我国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不断增加。据统计(推算),我国罹患心衰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3%,约有890万心衰患者。在这些心衰患者中,每年有5%的患者会进展为重症心衰。
尽管要物治疗心衰已取得长足进步,单纯常规要物治疗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的重症心衰患者1年病死率仍达到50%,5年生存率仅为20%。通过外科治疗逆转心室重构进程,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功能,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
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都是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强有力的手段。但受供体来源和技术限制,近年来全球心脏移植例的年手术量一直处于平台期,大量心脏病人都在焦急等待。
安装了人工心脏感受不到脉搏
每天需要充电提供能量
对迟迟等不到心脏供体的重度心衰病人来说,人工心脏就成为了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早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了人工心脏的研发,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的研发在辅助心脏功能和完全替代心脏功能上基本处在两个赛道,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现在的人工心脏市场形势。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宋江伟医生介绍,人工心脏是一种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可利用机械动力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泵血功能,维持全身血液流动,已成为国际指南及中国指南推荐的心衰标准化治疗方式之一。
典型的人工心脏系统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个部分构成,其中血泵是整个系统的最关键部件。根据血泵原理不同,血泵又可分为搏动泵、轴流泵以及离心泵。
脉搏,一向被视为生命活动的象征。有趣的是,安装了第三代离心泵人工心脏的患者将从此感受不到脉搏,却仍能像常人一样存活。
宋江伟解释说,正常的心脏是通过收缩来完成血液循环的,心脏挤压血液进入动脉时,动脉突然膨大,于是产生了脉搏。而离心泵人工心脏就像一台抽水机,血流是平稳的,也就没有了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