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东商报
人类诞生至今已经数百万年,但“衰老”这个词却是最近两三百年才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古人的寿命太过短暂,还没来得及感受衰老,就已经在壮年或壮年之前撒手人寰。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卫生习惯、营养科技等发展,寿命被大量“充值”,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高达77.93岁。而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活得久也伴随着高强度的“副作用”:容颜老去、力不从心、老年病、视力、听力、认知力等逐渐丧失……
有没有方法能降低这些“副作用”,让我们变老后身体不那么衰败呢?
2019年,权威科学期刊《Nature》回顾了近百年人类抗衰史,提出7条相当靠谱的调控衰老的路径(见下图),称这些技术有望减缓衰老进程,增加健康寿命。
然而,搜索近两年的科研资料发现,排在首位的雷帕霉素被发现对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二甲双胍的评价“两极分化”,Senolytics衰老细胞清除至今唯有成果落地……从可及新和成熟度分析,如今“爱沐茵”类小分子(NAD前体)或许是最合适的选择。
“爱沐茵”最早于1904年被发现,它是一种人体内源新物质,存在于每一个细胞中,参与上千项反应,是细胞代谢、供能等途径的重要调控物质。百年来,围绕此类物质的研究已诞生多位诺奖得主,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Hans von euler-chelpin 、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Otto War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