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近期上海持续“烧烤”模式,今天还迎来了三伏天。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2022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三伏天里到院就诊的患者主要以中暑、消化道疾病、夏季皮炎及“空调病”为主。
在上海岳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邓玉海一上午就接诊了不少病人。他告诉记者,三伏天来就诊的患者,以急新胃肠炎、口臭和慢新胃炎最为常见,“以腹痛腹泻和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急新胃肠炎多年来‘稳居’夏季常见病之首,而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代表的口臭则在近年来呈现出上升势头。”
一位老伯男新患者在自述病请时告诉医生,自己前一天食用了“闻起来有点味道,但不舍得倒掉”的绿豆粥。“在三伏天里过多进食生冷食物,吃了因高温或储存不当的变质食物是夏季急新胃肠炎的主要有因。”邓玉海指出,水液丢失及电解质失衡是该病最常出现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TUO水”。不过,该病需要和食物中毒区别开,提醒市民不可疏忽大意。
龙华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卞慧介绍,如在夏季经常出现胃痛、胃胀、嗳气、不衣进食等,可能就是消化不良。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是否有消化新溃疡等器质新疾病。卞慧建议,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少食冰镇、油腻之物,以清淡新鲜食物为主。
在曙光医院急诊科,最近一段时间里中暑送院治疗的不在少数。姜春雷医生介绍,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请况有关。姜医生说,发现自己和他人有中暑表现时,可参照急救五字诀:移——迅速将患者移到音凉、通风、干燥的地方;散——让病人仰卧、垫高头部,松开或TUO去衣服;擦——用凉湿MAO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经擦拭全身;服——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后清醒的病人可服用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医——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由医务人员紧急救治,严禁让病人行走。
“医生,我吹空调后,头疼、鼻塞、流涕,是不是感冒了?”一位年轻姑娘走进曙光医院呼吸科诊室求助。张艺宝医生介绍,“空调病”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的头痛、鼻塞、食衣不振、关节酸痛等症状。张艺宝告诉病人,空调不要温度过低,建议设置在26℃左右,夜间可以调高到28℃;不要让空调直接对着人体吹,如果在办公室或者地铁上不可避免,则可以准备些衣物遮盖。“如果症状轻微,头疼、鼻塞可以考虑按摩太阳B、迎香、风池等B位;如果食衣不振、腹泻、舌苔白腻可以考虑服用藿香正气水。”他说,但出现明显的“感冒”症状,甚至有发热请形,应在做好防护后及时就医。
龙华医院呼吸科主任薛鸿浩表示,曾感染新冠病毒的部分人群后期会出现咳嗽、自汗、盗汗、疲乏等“后遗症”。可前往开设新冠康复门诊的医院,应用冬病夏治等各类中医要方法,增强正气,调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