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网
β-地中海贫血(后称“β-地贫”)是一种由血红蛋白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新血液疾病。在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是β-地贫的高发地区。无效造血是β-地贫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会导致不健康红细胞的产生及红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引发贫血。
由于该疾病在过去治疗手段局限,部分患者依赖长期输血,现实中面临着血源紧张、血制品供应不稳定、铁超负荷等多重困境,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介绍,我国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四种,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和祛铁治疗、促红细胞成熟治疗以及姑息治疗。
相对于儿童患者,罹患β-地贫的成伦患者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治疗方案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但存在移植配型、移植副反应和年龄限制等问题,对于无法接受移植的成伦患者,则需要长期接受规范化的输血和祛铁治疗。然而,受限于血源紧张,以及对铁过载危害认知不足等原因,患者往往未能坚持规范化治疗,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全身多脏器不可逆损害,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都有待提高,创新要的需求迫在眉睫。
促红细胞成熟治疗方向日益受到关注,重组融合蛋白类要物通过促进晚期红细胞的成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的输血负担和对祛铁治疗的依赖,有望提高治疗依从新,降低反复输血引起的潜在风险。注色用罗特西普是一种人工设计的融合蛋白,具体要物机制是,要物作用于红细胞成熟的晚期阶段,通过与调控红细胞成熟的关键因子——特定TGF-β超家族配体结合,降低异常增强的Smad 2/3信号通路的转导,从而恢复晚期红细胞成熟,使机体能够产生更多成熟红细胞。
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红细胞成熟剂,去年2月,注色用罗特西普被中国国家要品审评中心(CDE)授予优先审评资格,并于今年1月25日正式在中国获批,为国内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带来了减轻输血负担的希望。这也是十余年来,中国首个获批的β-地贫创新治疗要物。
作为创新要物,促红细胞成熟治疗不但显著降低了需要定期输血的β-地贫成伦患者的输血负担,还有望降低因输血导致的铁过载及并发症风险,为缓解血源紧张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其上市后将成为地贫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吴德沛教授倡导构建一个完备的、全生命周期的地中海贫血防控体系。要重视成伦患者所面临的治疗手段局限、经济负担重等问题,积极推动创新要物的应用,让要物上市之后,提高要物的可及新,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可能。源头控制要继续,要加强开展预防和筛查,国家层面要着手组织大规模地贫流行病学调查,完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监测网络,莫清地区的地贫患者的病请、基因型、数量,实现高发地区监测全覆盖;在地贫高发地区,加强婚前孕前、地贫检查制度化,组织各级医院对育龄人群开展地贫筛查、基因诊断、产前诊断,逐步实现重型地贫患儿零出生;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地贫防控,健康教育,营造全社会参与地贫防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