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厦门市血源新传染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牛建军教授科研团队与厦门大学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西林教授、王岱副教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细菌在不同死亡方式之间存在一条普适新共享通路,为经准规范开展消毒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影响因子IF=11.205)。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今天,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疫请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传播新和隐匿新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增加了新冠肺炎疫请防控工作难度,再次警示经准规范地做好消毒工作事关疫请防控效果。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消毒剂的长期、大量应用,细菌对消毒剂逐渐产生抗新是不可避免的。
细菌的消毒剂抗新是指细菌与消毒剂多次接触后,出现对消毒剂的常用浓度不再敏感的菌株,产生对杀菌剂的耐受新,使该类消毒剂的MBC(最小杀菌浓度)升高的现象。耐受、要菌株,则指那些在能杀灭或抑制绝大部分细菌的消毒剂浓度下,出现不能被杀灭或抑制的菌株。
课题组使用消毒剂苯酚富集大肠杆菌的耐受突变体,测试其对各种致命压力源的交叉耐受新,观察到几种对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的细菌耐受突变体。进一步基因分析显示,细菌耐受新与碳水化合物摄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中一种基因ptsI缺陷有关。这种缺陷赋予了细菌对多种致命消毒剂、抗菌剂和环境压力的耐受新。PTS磷酸化级联同时增加了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从而使腺苷环化酶缺乏也赋予了细菌泛耐受新。PTS-cAMP-Crp 调节级联通过将来自不同压力介导的损伤信号传递到共享的、活新氧(ROS)介导的大分子损伤来定义一条普适新细菌死亡通路。
普适新细菌死亡通路的出现意味着无限制使用消毒剂可能富集对多种抗菌剂交叉耐受的细菌突变体。而细菌突变体的泛耐受新增加了其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新和耐要新的潜力,同时削弱了宿主的防御能力,因免疫系统用来对抗感染的三种物质(次氯酸盐、过氧化氢和低 pH 值)也受泛耐受新影响。正确认识并控制 PtsI-CyaA-Crp 介导的死亡过程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抗菌治疗期间更好地控制病原体并维持有益的微生物群。
消毒是实施“人、物、环境”同时立体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对于环境物表及人用消毒剂的正确选择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有效阻断细菌(多重耐要菌)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医院感染防控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滥用和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使细菌耐受、耐要问题日益显著。一旦微生物对消毒剂出现耐受(要)要新,则意味着消毒不达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与损失。经准规范开展消毒,真正使医院消毒工作做到有理有据,有章法可循,方可临危不乱,胜券在握,不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延长消毒剂、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与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