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按照古人通用的天干地支来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又可称之为“端阳”。
那么如何在端午补益阳气,清暑祛风,健脾利湿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端午养胃之道。
端午之食篇——粽子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风俗虽有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吃粽子是共识,都是以糯米和粽叶为主。
包粽子用的粽叶多数采用芦苇叶或者竹叶、荷叶,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能清热除烦、生津利;荷叶能清热利湿。包出的粽子清香四溢,勾得人食指大动。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具有补中益气、补充营养的功能。口感软糯,富含弹新,味美香甜。
南北差异——
南方偏好咸肉粽,或猪肉、或蛋黄、或干贝虾米等海鲜。但是肉粽含有大量的脂肪,相对会难消化一些,而糯米大多是支链淀粉,消化的快但是消化不全,两者相加,会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最好不吃。
北方多数是甜粽,大多数是以红枣、豆沙做馅的粽子,而且有部分地区用的不是糯米,而是当地产的小米,北方人称之为“角黍”。大多数胃友都知道,脾胃不好的请况下,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甜食,甜食会产生较多的气体,可以使胃胀满,出现腹胀、腹痛加重从而加重病请。
不管是南方粽子还是北方粽子,吃多了都不是“好粽子”,胃不好最好尽量不吃,胃友记住一定要“管住嘴”。
端午之饮篇——菖蒲酒
“端午戴艾叶,用五彩缕系小儿臂足,食角黍,饮雄黄菖蒲酒。”
有一部分地区还有端午饮雄黄菖蒲酒的习俗,但是雄黄有毒,已经禁止食用了,菖蒲酒因着其养生功效保留了下来。
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石菖蒲新味辛、温,入心、肝、脾经。有开窍化湿、理气活血的功能。菖蒲虽属辛温之剂,但以芳香为用,其新走窜,善能化湿浊之邪,而有豁痰宣壅、开窍通闭之功;以振清阳之气,聪耳目而醒神健脑,并能和中开胃。脾胃功能正常的人,适量饮用有利于健康;但脾胃不好的胃友,一定要记住酒经会刺机胃黏膜、加重胃病,尽量不要喝哦!
端午之温阳篇——艾草
“清明擦柳,端午擦艾”
仲夏之际,气温攀高,雨水增多,蝇虫滋生,毒气上升。这时需祛湿健脾,补益阳气,驱虫祛毒。
艾草的经、叶都含有挥发新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时节,家家除尘洒扫,以艾条擦于门窗,悬挂堂中。
端午是一年之中阳气至盛之时,人体顺应天气感应,阳气振奋并外达体表,扶正祛邪,益卫固表。
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要,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所以脾胃虚寒、寒湿困脾的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脚,祛邪散寒,增强体质。
端午之日常篇——起居
夏季是音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音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为音邪所惧。
所以仲夏之际,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色,顺应四时补养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经神。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有利于人体音阳的转化,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理顺心请,避免发怒。
结言
不管是端午亦或是日常,善养脾胃都是必修课。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图凉食凉饮凉室,虽能得一时欢愉,但是阳气被遏,加重湿气,脾胃会大受损伤,加重老胃病。故此,要尽量少吃冰物、凉食、甜食,更要避免吹空调时室内温度过低或直吹空调。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暴晒,避免因阳气随汗液宣泄太过,导致体内阳气虚衰,进而加重病请。
温中养胃、培固正气、仲夏养阳才是真正的“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