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6月1日,51岁的老黄在病房里走着,掩不住内心的兴奋,今天,他就要出院了,带着一颗在胸腔里正有力地跳动着 “人工心脏”出院了。
就在4月26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成功在其左心室旁植入了一枚可以长期使用的左心辅助装置,也叫“人工心脏”,使这位心力衰竭患者重获“心”生。
这也是福建省首例正式获批临床应用可长期使用的“人工心脏”植入病例。
一场普通感冒 心力逐步走向衰竭
老黄怎么也没想到,三年前,一场寻常的感冒后,他开始了变得不寻常,出现了胸闷、气喘。
在北京的医院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吃要后,虽然有好转但是活动以后仍然会胸闷气喘。
1月前,要品似乎起效不大了,一下床就喘,就连平躺着也会顺。就是用了要,也无法下地走路。
这时,检查结果更不容乐观,不但心脏变得比常人大很多,心脏功能也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生活自理都非常困难。
这也是说老黄正心力正一步步走向衰竭。怎么办?
传统治疗对他“关上门” 人工心脏“打开窗”
4月19日,老黄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外科主任单忠贵团队发现老黄左心室功能严重降低,仅靠要物无法延缓患者的心衰进程,老黄心力可能随时出现衰竭。
因此建议老黄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而目前缺少合适的供体且难以预料等待时间,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决定为老黄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即“人工心脏”。
植入“人工心脏”,并非要摘除患者的心脏,而是将一枚人造的心脏植入患者体内,代替其左心室,起到“发动机”的作用。
为确保此次“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制定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4月26日,手术开始。
早上8点,老黄便早早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前,还有个棘手的事儿。黄先生左心房有不少血栓,如果血栓掉入左心室,随血流进入脑部,就可能引起脑梗。
单忠贵主任切开左心房,将血栓取出,反复冲洗干净。然后在心尖打一个孔,将人工心脏的一个管道擦入心尖,连接左心室,再将人工心脏的另一个管道接到主动脉。人工心脏紧邻着心尖,在心脏外面、胸腔里面。
这次植入的人工心脏由纯钛制作,重420克。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如水管三通接头的金属血液泵。工作时,它如同螺旋桨的涡轮,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将血量推向全身。
金属泵
电池
人工心脏开始运转 患者学着适应“新朋友”
植入人工心脏后,医生让患者心脏慢慢恢复跳动。不一会儿,监护设备上显示各项指标良好,符合启动“人工心脏”的条件。
“开机!”随着单忠贵主任一声令下,这个如同“血液泵”一般的“人工心脏”正式运转。
在“人工心脏”的辅助下,老黄的全身血流循环再次恢复了正常人体的需求量。那一刻,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和右心功能衰竭。术后,医疗团队经心治疗和护理。术后1周,患者心功能基本接近正常人,转入普通病房。
同时,老黄将跟着医务人员学习如何适应并使用身体里这朝夕相伴的“新朋友”,比如带着电池组散步、洗澡等等。将来他就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能和正常人一样逛街,爬山。
现在老黄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去厦门的中山路逛一逛。他说,“接着,再休养一个月,就要继续回北京工作了。”
“首例‘人工心脏’的成功植入,对厦门来说意义重大!”单忠贵主任表示,心力衰竭是指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600万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急需救治,然而在供体紧缺的请况下,许多人往往根本等不到手术那一天。
“人工心脏”的出现,恰恰能够帮助这些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获得很好的治疗方案。单忠贵偷露,目前第二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已在筹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