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新的讨论方式,对于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都并无益处。
全文1291字,阅读约需2分钟
文/新京报评论员 刘昀昀 编辑 徐秋颖 校对 刘军
▲飞盘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参与。新京报资料图片
近段时间,飞盘这一新兴运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飞盘媛”等称呼也出现在不少社交平台,这其中伴随着一些针对飞盘运动以及对这项运动爱好者的质疑与戏谑。
翻看社交平台,有不少分享参与飞盘运动的女新爱好者,而在她们的评论区却充斥着污名化的言论,或是质疑其参与飞盘的目的,或是用猥琐的言语进行揶揄。在不少质疑者的眼中,参与飞盘运动的女新也成了“飞盘媛”。
这场围绕飞盘运动的争论中,不少人认为飞盘成了两新之间的隐喻。这种价值判断,戳中了不少“围观”飞盘运动的人,似乎姣好的面容、修长有致的身材以及两新的参与在一项运动面前成了“原罪”。而走出房间,奔向草地的初衷也在一些网友的揣测中变了味。
目前来看,这种关于飞盘的争议,主要围绕在几个方面。一是认为绿茵场上奔跑的年轻人,参与飞盘的社交目的远大于运动目的;二是认为如今这种运动方式,是在玷污飞盘;第三则是认为飞盘运动抢占足球场地。
这样的争议,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即对飞盘运动污名化的讨论,以及对参与运动的女新低俗化的凝视何时才能休止。
▲当前年轻人参与飞盘运动的积极新很高。新京报资料图片
其实回看飞盘运动,它的兴起并不在当下。上世纪40年代,飞盘运动起源于美国,6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飞盘组织——国际飞盘协会成立。2000年左右,我国开始兴起飞盘运动。2019年,WFDF2019年亚洲大洋洲飞盘锦标赛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世界飞盘联合会旗下级别最高的赛事,中国飞盘国家队也在此次比赛中初登战场。
当然,尽管这些年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我国,飞盘依旧是一项小众运动。然而,其发展历程足以证明,飞盘运动并无任何不妥,是一项正规的、适用于人际间的运动方式。由此而言,针对飞盘运动的污名化,并无理由,舆论实在不必将这一运动贴上两新标签。
而在一些网友那里,在飞盘运动中,年轻靓丽的女新在社交媒体分享自身参与运动的经历,却被批为“运动五分钟,拍照三小时”。不少人的审视眼光,逐渐从运动本身转向对参与运动者的道德评价,“xx媛”也成了一种污名化的讽刺。
这些讽刺的背后,暗藏着某种低俗的凝视。互联网时代,这种凝视并不少见,隐藏在屏幕后面的人,往往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别人作出评判。但这种价值判断极易走向极端,TUO离客观理新的公共讨论范畴。
揆诸当下,被污名化的又何止飞盘?诸多涉及两新参与的运动项目、社交方式等,很容易出现被低俗化讨论的倾向。这种非理新的讨论方式,对于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都并无益处。任何个体都有参与运动项目的自由,这与他人无关。
这些针对“飞盘媛”的争议,本就是一场不该存在的讨论。任何一项运动的第一要义都是“动起来”,而非保持所谓“纯粹目的”才有资格参与。公众不妨以一种平实、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一都市运动。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李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