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坐下不容易 站起来也挺费劲
老人活动场所座椅坐着不舒服
随着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居家适老化改造备受关注。家庭空间之外,老年人常去的活动场所适老程度如何?有老年人反映,户外休闲座椅往往设计得太矮,老年人不容易坐下去,坐下后又不容易站起来。对于身体机能衰退、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尴尬经常遇到。
高度不够“无倚无靠”
午后,陶然亭公园里有不少老人在遛弯晒太阳,怡然自得。为方便游客歇脚休息,公园里设置了各式各样的座椅。然而,记者观察发现,对于部分老人来说,一个简单的“坐下”动作,要实现却不容易。
80岁的林老爷子在一张长椅前停了下来。老人弯下腰后,双手扶着膝盖这才缓缓坐了下去。“上了年纪,腿没劲儿,所以费劲。”老人说。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康养规划部副主任张达说,户外休闲座椅的高度宜在45厘米到50厘米之间。有的户外座椅明显低于这个高度,就会让老人出现坐不下、起不来的窘境。
除了高度问题,有的户外座椅没有靠背和扶手,也被老年人诟病。在南护城河畔的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白天来这里遛弯的大多是老年人。记者发现,这里的座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没靠背的长凳,一种是有靠背的长椅。但无论长凳还是长椅,都没有扶手。
对于老人来说,有靠背可以更舒服一些,有扶手则可以为坐下和起来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些对于年轻人可能无所谓,但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张达说。
适老座椅要“有温度”
适老的户外座椅应该是什么样呢?西城区万寿公园的座椅堪称“样板”。
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公园里,座椅设计处处体现着适老细节。公园座椅沿游览路线设置,老人随时都能停下来休息。座椅前方设计了“退台”,让座椅和公园步道之间有了约1.5米的距离。
“徒步游客和休息的游客可以互不干扰,而且座椅前面还能停放轮椅。”张达介绍,万寿公园是一个“老年公园”,游客大多是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因此座椅设计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扶手上设有水杯槽和安放拐杖的豁口。在座椅旁边还设置了一个倚靠支架,方便老人倚靠或压腿锻炼。
在万寿公园,户外座椅大多是木头材质,并非坚固耐用的金属材质。“这是因为北京冬天比较冷,金属座面和扶手莫上去很冰凉,对老人不友好。”西城区孝老敬亲示范基地负责人郭丽萍表示,“有温度”也是适老化改造需要考虑的方面。
随着适老化改造理念深入人心,一些公园已经开始对户外座椅进行改造。比如在陶然亭公园,园方就给部分座椅加装了靠背,并更换为木质的座面,让老人在休息时能够更舒服一些。
郭丽萍认为,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设施可以着重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本报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