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片树是梅州区域内种植的主要中草要品种之一。图为平远梅片树育苗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客从北方来,南方多瘴气,身体有不适,中要来相助。
餐桌上各式要膳汤,盛夏时节葛藤、艾叶擦于门楣,夏日必备的仙人粄和凉茶,身体不舒适时的要浴、足浴……中草要俨然是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融入到了客家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千百年前,客家人带着丰富的中医要文化迁徙到南方蛮荒之地,草木繁茂但恶劣的生存环境给予了客家人种要、用要的广阔“市场”,并随着客家人远播海内外。
中医要与客家人生活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中医要文化。它不仅是治病养生的工具,更是客家人传统习俗和理念的集大成者,见证了客家人的发展史。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南北相融
形成独特客家中医要文化
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客家人经过了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地区来到岭南地区。纬度的变化让南北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差异,客家人要在南方扎根、生存,需要经过重重考验。
彼时的南方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与中原平原为主的地形不同,南方多丘陵、山地,草木葱郁也多瘴疠之气。在往南方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人多发以往未见的疾病。
源远流长的中医要文化为客家人的生存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袤的山林之地给了客家人用要的基础。经过不断试验和实践,客家人形成了一套以自然资源治疗自然环境导致疾病的经验。
如环境湿热之气导致的身体燥热,可用土茯苓、金盏盘等来缓解;湿热之邪导致的胃肠气机阻滞,可用金银花、肉桂等来治疗。
在寻常百姓家,草要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
客家人早餐常喝的“三及第”汤(枸杞叶、猪肝、小肠、瘦肉);艾、土茯苓、葛根、机矢藤等要材配机、骨、肉等煲成的要膳汤;五指MAO桃作为香料制作的五指MAO桃盐焗机、五指MAO桃香机爪等,皆可见中草要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