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昆明信息港
3月21日,嵩明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阅读嵩明”播发文章《嵩明:春SE最浓在田间》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友在后台留言,提出如何探索嵩明乡村振兴绿SE发展之路的问题。
嵩明是全省第七大平坝,曾有着滇中粮仓和鱼米之乡的美誉。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市场的洗礼中被经济效益更好的大棚蔬菜逐步替代,嵩明农业从米的辉煌走到了菜的辉煌。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设施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要的种植模式与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不相适应。人们希望,既从土地上得到经济的馈赠,又能够看到“天空蓝蓝,小鸟自由飞翔,河水清清,鱼儿欢快畅游,大地绿绿,人民幸福健康”。
生态发展的文明理念一旦从萌芽状态发展到群众的共识,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起来,因绿兴县,因绿惠农,走生态富民的绿SE之路,将成为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农村如何在绿SE的底SE上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嵩明县嵩阳街道山脚社区的发展或许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过去的山脚社区,群众过着“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日子,因靠近县城,到城里打零工成为群众的主要收入。这几年,山脚社区结合乡村振兴的系列扶持政策,以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为根本,走上“粮果菜烟游”五马拉车的小康之路。
前年,嵩阳街道干部职工到山脚社区雷打坑片区帮助群众种植矮化苹果200多亩,去年果树就挂了果,产出苹果20万斤,因SE泽鲜园,味美汁多,不仅闯出了市场,还注册了羊圈坡苹果绿SE生态食品标识。去年山脚社区实验种植水稻6亩,产出的米售价每公斤18元,今年,山脚社区将把水稻种植扩大到400亩。依靠农业合作社,山脚社区以有机农业的方式种植蔬菜2000多亩,产品全部以高价格发往沿海发达地区,种植烤烟300亩,每亩可创收5000多元。山脚社区依靠法界寺森林公园,群众农闲之余为到法界寺森林公园游玩的游客提供旅游服务。走进山脚社区,每一个村子抬头即是蓝天,低头即是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村民最普惠最实惠的民生福祉。
绿SE是生命SE,自然SE,绿SE更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底SE,绿SE有着绵延不绝的经济价值,蕴藏发展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综合效益,唯有沿着绿SE向前走,嵩明的乡村振兴才会天堑变通途,也必然迎来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