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咸宁日报
每天清晨,人们看到的是:县政府广场上,一群群挥剑习武、唱歌跳舞的身影;县城沿河大道边,一队队人群矫健有力地绕城奔跑;凤池山,一路路老中青携手爬山……如今生活在通山县城乡的市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这得益于通山县推行“三创”创出的城乡美好环境。
创建功能,健全城乡格局
曾经,社区街巷路上灰扑扑,小区街上光秃秃,夜间黑漆漆。近两年,通山县投资1.5亿元实施城区道路黑SE化,改造城区主干道27公里、人行道1.3万平方米,并将道路刷黑工程延伸到12个乡镇集镇、187个村。
“通山一条街,两边是山岩。上街打豆腐,下街做布鞋”。这是过去人们对县城的描述。近几年来,通山县委县政府把城区改造当作家庭装潢“会客厅”一样,用“客厅”的标准建设洁净靓丽的县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丹说,县委县政府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投资1.2亿元,建设11个停车场;投资3000多万元,修通通羊河沿河观景大道;投资2000多万元,添置环卫车辆和垃圾箱;投资50万元改造升级农贸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各种难题。
从过去逛地摊式选菜到现在逛商场式淘菜,从漆黑的单调夜城到不眠的灯影城市,市民惊呼:“通山,真有点小香港的感觉!”
创新经神,推动全民参与
“五城同创,人人都是主人!”打响全域全民文明创建战役,解除城乡地域限制,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代言者和践行者。
每周五下午,全县63个县直机关局级单位、12个乡镇、70多所学校约万人开展大扫除。县民政局职工徐慧说:“如果周五是大雨天不能上街大扫除,天晴天了抽休息时间也要补上。”
同时,全县开展最美乡镇、最美乡村(社区)、最美家庭、最美通山人的“四美”评选,机活乡村“美丽细胞”,从县城到农村,文明种子播种到了每个角落。
在城区过斑马线时,机动车都会减速或者停车。没有交通信号灯,没有交警执勤,司机们自觉“礼让斑马线”。“我在斑马线上停车时,行人对我微微一笑,好机动!”个体出租车司机徐其质说。如今在通山,斑马线已成为共同守护的“文明线”。
一张文明网也覆盖城乡。整治酒风、DU博风和消费攀比风,“三风”快速刹车。垃圾乱扔乱倒、杂物乱摆乱放、农要和除草剂乱用、行人乱过马路、道路沿线乱停车“五乱”现象得到有效根治……通山县能获评国家级全域旅游文明城市,答案或许就在这里。
创优环境,共绘城乡画卷
“他们领‘红旗’,高高兴兴;我们领‘黄旗’脸上无光,回去后立马整改,我就不相信镇里环境搞不好”。日前,通山县给农村人居环境“最清洁乡村”授予流动红旗,给“最不清洁乡村”授予流动黄旗,一名领到黄旗的乡镇主要负责人深感羞愧,同时机发奋进之心。
“五城”同创的标准既要有国标、省标,也要包含国际视野,还要有地方特SE。在文明创建上,通山县这样清晰定位。于是,一股文明创建春风,从县城吹拂到乡镇、村庄,释放了强大的能量。如今的通山,有大路乡的“果匠小镇”和“孔雀山寨”、大畈镇的“枇杷小镇”、九宫山镇的“香榧小镇”、洪港镇的“边关商易”、燕厦乡的“千亩之湖”……12个乡镇张扬个新,亮出新颖特SE。
如今的通山,“一山(九宫山)两线”(通洪公路沿线、通大公路沿线)上,20多万株桂花树打造出百里沿路桂花香的风景线,国家级湿地公园、凤池山、大幕山樱花成为人们春游赏花的好去处,一幅五彩缤纷的城乡画卷在通山的奇山秀水间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