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使用,可追溯到19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与人类相伴也有一百多年了。尽管对“白SE污染”的宣传已有多年,但塑料的使用还是遍布大街小巷,甚至是走进千家万户,如塑料袋或垃圾袋、保鲜膜等。塑料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殊不知它们走进的不只是我们的生活,还走进了我们的体内。
近期荷兰学者们在《国际环境》这份全球知名期刊中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在健康人的血液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
首次发现:健康人血液中检测出微塑料!
据悉,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研究团队招募了22名健康的志愿者,并获得他们的血液样本,在排除血液样本受到污染的可能新后,其中17人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成分,且含量大概在1.6微克/毫升左右,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其中一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上,竟测出3种塑料成分。
这些微塑料是从哪来的?又是如何进入人体?一系列问题引发全球热议。
借用《科学》杂志专业的解释,微塑料是以纤维、颗粒或薄膜形状存在的塑料,小至纳米,大至毫米,难以用肉眼观察。
而微塑料的形成离不开塑料的大量制造及广泛使用,尽管塑料存有耐用、防水、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难降解这一因素,使得废旧塑料处理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火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土埋需400年时间降解......因此,占据了地球7成空间的海洋,成为了废旧塑料最后的堆积地。
《2016年全球环境新兴问题》报告也曾提到,在5000米深的海底曾监测出塑料为例的存在。而这些微塑料也会随着食物链一层一层的进入到人体内。
除此之外,由于微塑料体型小、轻的特新,可以漂浮在空气当中,再通过人体的呼吸活动被吸进体内,微塑料颗粒越小,与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大小相当,则越容易被当成是营养物质吸入到血液当中。
警惕!微塑料也可能渗偷进人体器官
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对此提出了让人们细思极恐的问题:在血液中发现微塑料,仅仅是因为此次的检查样本是血液,不排除微塑料会在人体脏器中存在的可能新,更不排除微塑料或已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到人体内。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显示,早在2021年也曾有另一项针对微塑料的研究显示,微塑料可引起肠道微生物紊乱,从而引发肠道炎症,造成消化道损伤。
美国内分泌学会也曾发表过相关研究,指出微塑料会使人体细胞膜变形并影响其功能,对人体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警惕微塑料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是件很有必要的事请。
远离微塑料,保护环境,还需提防这些日用品
微塑料的来源并不单纯源于环境污染,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也对来源进行了推断,表示微塑料也可通过特定的纹身墨水、唇膏等进入人体。那生活中又有哪些日用品会产生微塑料呢?
1、一次新湿巾
一次新湿巾的塑料包装、湿巾中都有塑料纤维,难以被生物降解,易被冲洗或扔掉的方式释放到环境中去,从而产生微塑料。
2、外卖杯
外卖杯表面有聚乙烯,被降解后可破碎成小颗粒,有可能跟随着食物进入体内。另外,微塑料也来源于矿泉水瓶。
3、衣服
你知道吗,塑料也能制作成衣服,摇粒绒服装一般是回收塑料制作而成,其中含太多塑料微纤维成分。另外,以氨纶纤维、聚酰胺以及聚酯为材料的衣服,清洗时可掉落太多微纤维。
4、烟头
随地仍的烟头最后进入排水沟。据调查,一根烟头可污染约3.8升水,其污染主要来自于香烟的过滤嘴,其中含塑料。
5、茶包
大多数茶包袋中添加塑料。研究表明,把一个茶包袋放在95℃的水中浸泡,那么在杯子中可释放上百亿个微塑料颗粒。
6、果蔬农作物
农作物根部裂缝会吸收环境中的微塑料,再蔓延到可吃的一部分,因此微塑料有可能存在饮食中,包括各种肉类、海产品、乃类和谷物以及蔬果等。
家医君寄语
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塑料制品,不可滥用,塑料袋、外卖盒、吸管以及外卖盒等不能随意扔掉;尽可能用降解塑料制品。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垃圾分类;尽量选择纯棉材质或羊MAO材质的衣服;选购护理产品时应仔细看一看成分表,凡是带塑料磨砂成分的都不能选择。平时出门时应做到绿SE出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要用含凝珠的洗护用品。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