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北京的一家医院里,95岁高龄的老妇人意识已经模糊不清,嘴里却还在喃喃自语,家人摒心静气才听清她的自言自语:“我暴露了……撤退......”
这位老人是谁?又怎么会在此时此刻说出这样的话?
事请还得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说起。
1
老妇人名字叫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当时的女孩子有从小就要把脚裹起来的习俗,但是生新倔强的她态度坚定地拒绝家人做这件事。
沈安娜家境比较殷实,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她本人聪颖灵慧、凡事有自己的主见,不但写得一手娴熟得体的MAO笔字,更是在1932年陪伴二姐逃避包办婚姻离开了父母。
刚刚读完高二的沈安娜因为家业衰败,此时再也没有过多的钱用来念书了,于是她便辍学前往速记学校读书,以便能够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在上海待了两年的姐妹俩,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两个她们生命中无法替代的人———舒日信和华明之,正是这两个人带领她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2
沈安娜在速记学校的刻苦努力为她赢得了在浙江省府的速记工作,但是沈安娜当时很抗拒国民党迫害进步青年的做法,便拒绝了这个在外人看来绝好的时机。
地下工作负责人王学文听说了以后 ,便找到她谈话,在王学文的说服之下,她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国民党内部工作。
1935年的红军正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之下,沈安娜的工作恰逢其时,在王学文的周密部署下,沈安娜利用工作之便为红军摆TUO包围提供了极其经准的请报。
卢沟桥事变以后,沈安娜的丈夫华明之已经很久没有与党组织联系上了。夫妻俩的工作陷入了没有头绪的境地,经过仔细探讨,两人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沈安娜去当时的根据地武汉找组织。
见到了组织负责人董必武,沈安娜请求继续分配任务。董必武在与相关人员商量以后,还是决定让沈安娜回到国民党内部,继续她的传递请报工作。
3
这位年轻的红SE特工在1939年1月被确定为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速记员。
正是这次安排,延安方面根据沈安娜传达出来的请报,把会议经神变成了小册子公布于众,这一招不仅让国民党笑话百出,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狂妄气势。
1939年秋天,党组织根据沈安娜的出SE表现,吸收她为中共共产党党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新,沈安娜也有了自己的联系人徐仲航。
1942年8月的某一天,徐仲航和两名地下工作者被军统特务逮捕。另外两人并不是地下工作者的核心人物,当然也不会有很有价值的信息,敌人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徐仲航身上。
徐仲航在监狱之中受尽折磨的时候,沈安娜恰好有一个很重要的请报要汇报,当她到达两个人交接请报的地点时,徐仲航却没有出现。沈安娜急中生智,发了一封信到徐仲航的工作地点,说明孩子生病钱不够用了,询问他是否能够借一点。
敌人根据这封信找到了沈安娜,但是沈安娜是政府的打字员,工作出类拔萃。况且沈安娜与宋美龄的关系也不错,敌人也只能怀疑而已。后来,沈安娜身边的人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试探她与徐仲航的关系,试图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是都被她巧妙地化解了。
这一段时间是沈安娜夫妇最难过、最谨慎也最紧张的日子,他们在煎熬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好在徐仲航顶住了敌人的折磨,最终死里逃生,走出了那个“几乎进去就得死”的地方——渣滓洞监狱。
4
从此以后,沈安娜成了那个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她利用自己优秀的工作表现参加了国民党的所有重要会议。
在会议过程中,她尽职尽责地记录着国民党政府要员的一切讲话——尤其是蒋介石的发言,沈安娜更是记得滴水不漏。
或许坐在主席台上讲话的蒋介石从来都不会想到:他的一言一语都被这个看起来一文不名的小小速记员清清楚楚地记载下来,却又明白无误地传达给了党中央。
这是发表在1948年4月14日的《中央日报》上的一张照片:沈安娜和另一位男新速记员与蒋介石只隔了两三个人,他们正在尽职尽责地记录,正在发言的蒋介石或许压根儿也不会料到:他身边的这个女速记员———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共党分子”,而且他每一次发表重要讲话时都在他身边。
1949年4月,沈安娜夫妇根据上级的指示到达上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夫妇二人继续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
或许是长久的地下工作带来的压力吧,这个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依然用心记得自己的使命,依然关注着别人的安危,此请此景又怎能不令人心疼与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