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旅聊城: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烧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聊斋志异》描写的故事有数篇发生在聊城,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胭脂》了。
东昌湖曾经被很多人提议更名胭脂湖,即是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现在运河博物馆南边广场就有《胭脂》的连环壁画。相传当年蒲松龄骑着MAO驴来聊城,在东昌湖边撷取素材而后写成《胭脂》。故事的内容大致是:
在东昌府有一卞姓牛医,家有一独生女名叫胭脂,生得聪明、漂亮,由于家庭的原因,虽然已到婚配年龄,却未找到合适的人家。一日与邻居王氏在自家门前偶遇前街秀才鄂秋隼,顿生爱慕之请。此事被王氏看在眼里,她告诉胭脂,鄂秋隼是南巷的秀才,前朝孝廉(举人)之子,最近丧妻,还未续弦,并戏弄胭脂说可代为说媒,胭脂对此信以为真。事后王氏把此事作为笑谈告诉了自己的请夫秀才宿介。宿介作为一介书生颇有才气,但个人行为却不太检点。他是夜冒充鄂秋隼夜会胭脂,衣行不轨遭拒后,强行TUO下胭脂一只绣鞋作为信物带走。不料宿介忙中出错,在去王氏家时不慎将绣鞋失落,被地痞MAO大捡到。MAO大隔窗听到宿介对王氏诉说会胭脂的经过,便去胭脂家图谋不轨。不料MAO大不识路径,错敲了卞牛医的屋门。卞牛医以为盗贼夜入民宅,提刀去追,被MAO大夺刀后杀害,然后逃跑。乱中出错的MAO大不慎将绣鞋失落院中。胭脂见到绣鞋,以为杀父之人是鄂秋隼,遂将鄂秋隼告到聊城县衙。聊城知县以绣鞋为证,并动用大刑审问。鄂秋隼被屈打成招,打入死牢。鄂秋隼案转至东昌府衙。东昌知府再审此案,维持原判。此案后由按察司委托济南府复审,济南府知府吴南岱在审问此案中获知了王氏和宿介的作为,并动用大刑审问,将宿介定为死罪,鄂秋隼无罪获释。被打入死牢的宿介托人将诉状申诉至时任山东学政的施闰章。施闰章爱惜宿介的文才,亲自过问此案。他明察秋毫,发现案中存在疑点并顺藤莫瓜,在城隍庙夜审嫌犯,终于查出真凶MAO大。施公对于宿介和王氏也作出了应有的惩罚。最后,由施公做媒,成全了鄂秋隼和胭脂的婚姻。
来源:聊城水上古城景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