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评《雍正王朝》中的逆袭代表,那么李卫绝对可以排得上号。
这个自第一集就出场、江南小叫花子出身的人,到电视剧最后一集的时候,俨然已经成为雍正身边最受欢迎的红人,雍正在是否除掉自己的亲儿子弘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要征求一下李卫的意见。
有人说,李卫之所以能够逆袭成功,是因为他早早地就加入了雍正的夺嫡团队,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跟对老大的人,自然不会被老大亏待。
那么,李卫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仅仅只是因为他跟对了老大吗?
其实如果仔细剖析李卫的成功之路,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卫之所以能够成就后来的一切,还得益于他自身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多超出常人的闪光点。
这第一个闪光点,莫过于李卫的忠。
放眼整个电视剧,李卫是雍正唯一自始至终都视为心腹的人。即便是对张廷玉、田文镜等人,雍正虽然很放心地使用他们,但是对他们的信任仅仅只是建立在工作的角度上,唯独对于李卫却是视为贴心的“自己人”。
李卫之所以能够获得雍正对自己的高度信任,就是源自于自己的这个“忠”。
李卫对雍正的“忠”,贯穿整部剧,自始至终成SE不变。无论他是满身泥水的小叫花之时,还是他随着不断历练,有了一定的官阶地位,或者成为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李卫都始终牢记雍正在自己人生历程中绝对重要的地位。尤为难得的是,李卫对于雍正的忠诚,雍正时时刻刻都能看得见。
如果往深里解析,这也是李卫人品和做人方面的成功。他始终不忘本、始终能够处理好自己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所以雍正对他的信任才会无以复加。
相比较之下,雍正经心栽培的另一个包衣奴才年羹尧,在这方面就欠缺了太多。
随着自身的官阶、地位不断晋升,年羹尧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在西北立下军功后,年羹尧甚至都滋生出要和雍正一较高下的野心。最后被雍正以数十条罪名赐死,说到底也是他咎由自取啊。
这第二个闪光点,或许从李卫和李绂的一段交往的经历可见一斑。
李绂为了彻查恩科考题泄露一案,跑到李卫府上搬救兵。而且在李卫府上、同着李卫下人的面,挖苦吐槽李卫“不识字,写什么折子?”
李卫又是作何回应呢?
只见李卫非但不生气,反而对于登门到访的李绂一个劲的爆赞。而且夸得非常到位,
“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大清官”等等,夸得李绂心里那个舒服啊。
而且李卫对于李绂爆赞,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在听闻李绂是要借兵彻查考场,李卫稍加思索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没有因为刚才李绂出言不逊便进行刁难。
如果换做年羹尧,估计李绂坟头的草早就一人多高了。
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看到李卫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绝对是有着高请商,更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耽误公事,而真正地做到了公私分明。
这种闪光点,是干大事的人必备的气度和风范。
接下来咱们结合李卫在江南推行新政,再来分析一下李卫的另一个闪光点。
提到推行新政,我们不妨再拿李卫和田文镜进行对比。
田文镜、李卫作为雍正非常器重的两员封疆大吏,分别负责在各自管辖的区域推行雍正的两道新政。
田文镜这边虽然把新政推行了下去,但是用的手段非常粗暴、简单,几乎将河南的所有官僚、读书人都得罪光了。还造成了读书人罢考的大事件,最后是宝亲王弘历亲自出面才得以平息。
而李卫在推行新政方面,则是非常注重方法和策略。虽然李卫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却深谙想要让新政广为百姓接受,必须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无论是张贴大白话的告示、还是让叫花子通过唱《莲花落》宣传新政,都非常接地气,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广作用。
为了让下属积极推行新政,李卫通过查处黄轮,震慑住了其他官员,转而令百官服服帖帖地开展工作。
如果说田文镜在推行新政方面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粗暴手段,那么李卫推行新政的方法则要经准、明确的多。可以说是以极小的代价,促进了新政的落地。
要知道,李卫在推行新政的同时,还查抄了江南几大家族为雍正筹集西北的军饷。然而江南的局面却比河南好很多。
这不能不说得益于李卫那过人的办事能力。
其实李卫的这种能力早在他帮雍正智取《百官行述》的时候就可见一斑。
彼时雍正先让高福前去赎当,高福不仅没能把《百官行述》取回来,在冒冒失失地向雍正、邬先生汇报工作的时候还摔了一跤。
而李卫出面的时候,则更显气定神闲,凭借自己的那股子机灵劲,将八阿哥门下万永当铺的那几个老油条忽悠得找不着北,很顺利地就完成了雍正、十三阿哥交代的任务。
这两个细节对比之下,更显李卫在面临大事时候,沉得住气。
简单分析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没有哪个人能够随随便便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