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因为淖齿杀死齐湣王而仇恨楚国。
“齐以淖君之乱秦”,这是文义不全的原文。
从明代许应元无理由地揣测“淖君”为“淖齿”开始,后代学者大多同意将“秦”字改作“楚”字、“乱”字后加“恨”字。
历史的真相在哪里呢?
历史的记录就是历史吗?
如果凭一处错误的书写就可以否定全部的话,秦王会不会说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谣言呢?
此后秦国想与齐国结盟,所以安排臣子苏涓去楚国,命令臣子任固去齐国。
两队人马,一个目的。
楚臣齐明对楚顷襄王说:“秦昭王想联合楚国,不如想联合齐国那么急迫。
让苏涓来,用来向齐国表示秦国和楚国亲善,用来帮助任固在齐国的行程。
齐国窥视楚国听信苏涓与否,一定接纳任固,大王听信苏涓,正好是帮助任固联合齐国、秦国。
齐国、秦国联盟,对楚国没有好处。
况且苏涓到来后的一番说辞,一定不是任固到齐国以后的说辞。
大王不如命人把苏涓在楚国的说辞告知齐国,齐国、秦国一定不会结盟;齐国、秦国不结盟,那么大王的地位就提高了。
大王要是联合齐国进攻秦国,被秦国掠夺的汉中可以收回。
大王要是联合秦国进攻齐国,淮、泗之间的土地也可以得到。”
虽然此时都是大国,但是齐国刚刚被燕国狠揍,实力要比楚国弱,所以齐国应该更听话,齐国才是秦王要拥抱的对象。
齐明首先警告楚王认清形势。
楚王您不要以为,使者是因为强秦看重楚国而来;不是为了齐国,他们不会来的。
您越是听信使者苏涓的话,齐国越是会投奔秦国。
到楚国的苏涓肯定会讲秦王看重楚国而轻视齐国,到齐国的任固肯定会说秦王看重齐国而轻视楚国。
这矛盾的话语是秦国想隐藏的,楚王您要把它显露出来。
一定要把苏涓在楚国的说辞告知齐国,齐王一比较任固的说辞,就可以判断出秦国的欺诈本新。
那么,齐国就不会放心地和秦国联合。
您按照我齐明的话去做,不仅您楚王的名望会提高,而且楚国的外交更有主动权;楚国可以继往开来,收回失地、开拓新领地。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 荣辱》)齐明依据普遍新的人新特点来说服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