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5岁当县长,18岁执掌东吴。孙权及其父亲孙坚、其兄孙策是三国英雄谱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曹草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就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为什么一代枭雄对孙权有如此高的评价?孙权在年少时究竟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成熟和政治手腕?
初出茅庐,不同凡响
年少时,孙权常跟在兄长孙策左右,参与军队内部的决策,显露出一些才能。每当宴请宾客,孙策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孙策得会稽郡后,15岁的孙权被任命为会稽郡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后来吴郡太守朱治举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又举荐他为茂才。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他认为孙权有音柔手段,能够像勾践那样屈身忍辱,笼络人才,善用计谋。
孙权执掌江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立威信。他“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庐陵太守孙辅担心孙权太年轻,保不住江东,便暗中遣使与曹草来往,结果被人告发。孙权于是尽杀孙辅的近臣,将孙辅流放幽禁。
还有庐江太守李术,孙策死后不服孙权的管束,甚至招纳孙权的部众。孙权向他讨要,他却回复说:“有德者归附,无德者叛离,哪有归还之理!”孙权大怒,但并没有莽撞行事。他先上书曹草,说李术这家伙杀了扬州刺史严象,我现在要剿除他,他肯定会向中央报告求援,希望您不要理睬。果然,曹草没有救李术,孙权于是“屠其城、枭其首、徙其部曲2万余人。
手段高明,化解矛盾
孙权一直能占据江东,除了地理优势,很大一个原因是有一批文人武将忠心地辅佐他。就连诸葛亮也多次提到这一点。孙权用人,不求全才,人尽其用。
他就任后的人事安排,《资治通鉴》做了一些记载:一是进行了一次军事改革,合并了一些兵少力量弱的队伍;二是开始重用出自基层但带兵出SE的吕蒙;三是采纳骆统的建议,接纳各地士人,征询对自己的意见,观察其志向,关心生活起居,以便进一步发现人才。
孙权很会温和地化解部将时间队伍矛盾。公元213年,孙权派大将周泰统兵,却发现朱然、徐盛等部将觉得周泰出身寒微,不甘心听周泰统属。前线将帅不和乃兵家大忌,孙权并没有采用生硬的办法,而是动了一些心思,温和队伍化解了矛盾。
孙权请诸将宴饮,喝酒正兴队伍时候,他命周泰解开衣襟,见其身上伤痕累累,故意问道:“周将军,你这遍体鳞伤是怎么回事啊?”每处伤疤是何时何地那场战斗周泰都一一作答,等周泰说完,孙权已是泪流满面。紧紧拉住周泰队伍手说,你是我的兄弟,你能在战场上不怕牺牲,留下数十伤痕,我怎么能不待你如骨肉之恩呢?委与你带兵队伍重任呢?宴会结束,所有人等对周泰心服口服,再无怨言。
战略灵活,审时度势
三国的外交纵横中,东吴的身段最柔软,或是联刘抗曹,或是降魏攻刘。孙权只看国家现实利益,从来不感请用事。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借来了荆州的南部,才有力量建立了蜀汉基业。但孙权一直惦记着荆州。公元219年,刘备拿下汉中后,孙权暗中联合曹魏,袭取了荆州,并让刘备大将关羽丢了新命。从此,孙权与刘备结仇,不得不向魏称臣。曹丕两次让孙权的儿子孙登来魏做人质,孙权两次拒绝。吴魏关系持续恶化。
公元222年秋,曹丕派兵征讨东吴,孙权一边发兵临江拒守,同时一边与蜀国修好。刘备驾崩后,诸葛亮主持朝政,遣使与东吴修好。东吴与蜀汉维持了40年的和平,直到三国鼎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