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其实是殊为不易的,因为国民党当局的拼命绞杀,导致牺牲了无数英烈。还有些人面对困局而选择投敌,极为可耻。今天就来说一说八路军史上最大的叛徒——邢仁甫。
邢仁甫
邢仁甫1910年出生于河北盐山,7岁时丧母,早年曾在军阀马鸿逵部下当过兵,1929年时入党,这个时候是革命形势很艰难,他能在这时入党,可见当初心里也是有着理想的。
因为当时的表现比较出SE,得到了上级的赏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津南、鲁北各地的共产党响应中央的号召组建抗日武装,7月15日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成立大会”。
因为邢仁甫有军事经验,所以被推举为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此后率领着部队开始征战发展,他的能力的确还算可以,多次率领部队围歼日寇,攻下县城后还会开仓放粮,为共产党军队赢得了很好的名声,所以兵源不断,在1938年4月底,部队已经扩张了八倍。
等到1941年2月,邢仁甫手下这支部队还升格为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次月成立了冀鲁边军区,他又被任命为司令员。八路军时期的旅长兼军区司令员,这个职务可不低,要是能活到1955年,上将是很有机会的。
八路军
可惜的是,在职务上升的同时,邢仁甫的生活也在飞速腐化,当时的他已经有妻子和三个女儿,但又看上了部队宣传队的女队员宋魁玲,不顾当时部队的纪律和规定,堂而皇之将宋纳为二房。
1942年日寇对冀鲁边区“扫荡”,在这种艰苦时刻,邢仁甫不在部队中指挥,反而为了供自己享乐,命令部队在一个方圆不到二里的荒岛上修建房屋,做他的安乐巢。另外还挪用公款,让士兵冒着生命危险为他去天津采购奢侈品。
生活上如此,思想上也严重退步,上级曾选派一些老红军和八路骨干去部队抓思想,邢仁甫却将部队看成是他的私人财产,公开抵制上级的命令,并让亲信制造一些流言去中伤上级派来的人。
1943年春,中共山东分局也察觉到了邢仁甫的劣迹,不过并没有放弃他,只是下了道命令让他去延安学习,冀鲁边军区司令员由副司令员黄骅接任。没想到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黄骅
邢仁甫认为,上级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决定,都是因为黄骅打了小报告,只要除掉黄骅再嫁祸给别人,那么军区就离不开他。于是先借故拖延,然后再召集心腹找机会下手。
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新青县大赵村主持召开冀鲁边军区侦察会议,邢仁甫就让几名心腹利用这个时机前去刺杀,黄骅、陆成道等8名同志牺牲,还有4名同志身负重伤,冀鲁边军区高层伤亡惨重,可叹面对国民党、日本人,损失都没这么大过。
此事也被称为“大赵村惨案”,为了纪念黄骅,1945年8月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名字沿用到了现在,如今是沧州下辖的县级市。
得手之后,邢仁甫非常高兴,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投敌的心思,只以为他一统军政的机会到了,天天在他那岛上饮酒作乐。
不过事请既然作了,还是会被人知晓,邢仁甫横下心来想要自立一军,可是毕竟是党的部队,根本就没几个人跟着他,除了几个心腹他身边很快就没人了。
见到这种请况,邢仁甫带着宋魁玲和几名手下逃往洛阳,投靠了国民党中原战区司令蒋鼎文,被任命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津浦北段策反专员”。
没过多久,邢仁甫觉得既然都已经没了良心,投谁不是投,投日本人还能混得好点,于是果断地做了汉间。
跟随日寇后,为了博得欢心,他果断地写下了《效忠天皇》,马批拍得够响,还撰写了《剿共灭匪计划》这种反动材料,日本人一高兴就赏了他津南六县“剿共”挺进总司令的职务,这时已是1944年。
所以他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日本投降后,邢仁甫迅速化名为罗镇投靠了国民党军统,因为手里有兵,还被委任为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这时候的邢仁甫已经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堪称恶贯满盈,之后的几年他更是拼命残杀共产党员,因为他知道国民党倒了,他自己也没啥好结局,叛徒的心里都这样。
公审叛徒
革命的大势所趋不是哪一个人就能阻挡的,国民党失了民心,空有几百万军队却节节败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罗镇,也就是邢仁甫被解放军抓获,没要多久就弄清了他的身份,当时都很气愤,觉得不能这么便宜了他。
于是邢仁甫吃了一年多牢饭,1950年9月7日,在盐山县城东举行了万人公审,在众人的唾骂声中一枚子弹结束了这个大叛徒的新命。
其实邢仁甫思想能够上进一点,建国后也能有不错的职位,但是偏偏他要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