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起点最低,但最终却成功建立蜀汉,成就帝业,令大家十分惊奇。刘备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成就,其实除了他自己颇有才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仁义。正因为他以仁德自居,善于笼络人心,才使得大批才俊争相跟随,但是也有不少叛徒。
同其他主公相比,刘备手下出现的叛徒绝对不是最多的。真正叛徒最多的是曹草。从曹草起家到成为天下间最强诸侯的过程中,曹草手底下的叛乱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就连和曹草互相托付新命的兄弟朋友,都曾反叛过。只不过曹草能力极强,又非常的有运气,成功的平定了这些叛乱,并建成了最强的魏国,所以大家对背叛曹草的人知之甚少。
那么是不是就说刘备手下没有叛徒呢?当然不是!刘备手下的叛徒虽然不是最多,但也不在少数。刘备以仁德自居,善于笼络人心,为何背叛他的人仍然不在少数呢?分析这三点不难理解。
一、统治内部问题
刘备虽然仁义,大家也知道这个事实,但刘备毕竟是大老板,接触的人都是比较少的,真正接触人多的是他的属下,比如关羽之于荆州,张飞之于阆中。刘备手下出现最出名的叛乱有四场,第一次是糜芳傅士仁乃至整个荆州的叛变,第二次是张飞手下叛变,第三次是孟达的叛变,第四次是黄权的叛变。
大家都知道,关羽虽然武力高超,军事能力很强,但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新格高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关羽始终未能团结荆州诸郡,使得大家对他意见颇多。早在襄樊之战前,荆州诸郡就有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对东吴之兵完全不做抵抗,要不是刘备及时出手相救,荆州在这次作战中,就会完全丢失。不过经过此战后,关羽也没有得到教训,还是没有安抚好人心,甚至连自己最亲近的属下都开始有了异心。
襄樊之战时,关羽在前方奋勇杀敌,结果后方着火,孙权派兵偷袭了荆州,关羽撤军回防,原本是想据城力守,重夺荆州的。可是没想到,傅士仁、糜芳叛变,直接将南郡公安二城拱手相让,关羽失去了城池,只能退走麦城,最终被俘身亡!
傅士仁是刘备的老部下,糜芳是刘备的二舅哥,在之前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二人都是坚定跟随,从没有叛变,现在刘备坐拥二州,实力大涨,他们可以说是颇有前途的,为何会临阵反叛呢?必定和关羽有关。
同理,张飞之死,范疆、张达也是因为被张飞B迫太紧,为求自保,才出手杀掉张飞,投降东吴的。
上庸孟达,之所以投降曹魏,一方面是怕刘备惩罚,一方面则是和刘封不合。而之后的黄权投降,也是因为夷陵大败,归路被断,既不能回归蜀汉,又不能投降死敌东吴,最终无奈投靠了曹魏。
从这四大叛变事件中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叛变大多都与刘备无关,都是形势B人,被其他人B迫而为,完全是蜀汉的统治阶级内部问题。
二、蜀汉太弱小
同曹魏和东吴相比,蜀汉的国力太弱小了,虽然刘备仁义,但仁义也不能当饭吃啊,长期来看的话,蜀汉根本就没有实力一统天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跟着刘备,如果能发家致富,做大做强,那么就注定会有很多人跟随。但如果长远来看,跟着刘备落不到善果,大家也都会弃他而去。
三、当时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
现在我们只要说到叛变,都会对其十分痛恨,以为不齿。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行为的影响却不是非常的大。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大家都可以互相选择,主公可以选择臣子,臣子当然也是可以选择主公的。
当时社会,战乱频发,到处都在打仗,今天可能是跟着这个主公,明天战败,被编入敌军,说不定就是另一个主公了,打来打去,大家就没有了那么多的的道德束缚了,在原来的地方干得不舒服,完全可以选择跳槽离去,而且一旦你去到新东家,说不定还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总结
三国时期,刘备以仁德自居,善于笼络人心,所以有很多有才之士追随刘备。刘备手下叛徒不少,而造成这种请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蜀汉统治集团内部有问题,二是蜀汉太过于弱小,三是当时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