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东北方位的八里庄以东有一座横跨在油子河支流上的老桥,究竟有多老,至今无人知道。关于这座桥的文字记载是从明朝末年开始的。
明朝末年,成都倍受兵灾之患,百姓背井离乡,许多田地荒芜,原本富足的天府之都沉浸在一派萧瑟之中。传说大西军几名军士某日打马逛至成都东北郊外,在去往龙潭寺方向的一座小石桥上发现两名老翁正在悠闲地垂钓。军士在一旁看了很久,始终未见有鱼咬钩。但那两名老翁却一直神请专注,手握鱼竿,似磐石般稳坐不动。有军士忍不住了,问老翁:“这个地方连鱼都没有,还钓啥?”其中一老翁回答:“来此非钓鱼,钓鱼焉至此。”另一老翁接话说:“无私心者不动干戈,成大事者不伤生灵。”军士不明所以,回城后将此事奏报张献忠。
张献忠认定这两名老翁是明军间细,来此蛊或军心。于是急忙遣人前去捉拿二翁。一队军士快马赶制至先前老翁垂钓的小石桥,远远看见两名老翁还在桥上,可是待走近,两名老翁顿时失了踪影,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就这样来回数次,都是一样。军士们心中惶恐,赶紧回报张献忠。殊不知这件事流传到了市井之中,在老百姓中迅速流传开来。不久后,张献忠兵败成都,大西政权顷刻瓦解。在溃败途中,张献忠被色杀。蜀中百姓认为这是上天派来两位神仙结束了张献忠的命数。于是纷纷到那座小石桥拜祭,并为这座桥取名二仙桥。
又有一说,二仙桥又名遇仙桥。相传清康熙年间,二仙桥处原本五桥。某日,四川按察使赵良璧曾遇吕洞宾和韩湘子于沙河边弈棋。后见二仙驾鹤而去。这个传说在市井间流传甚广,到了道光五年(1825年),人们集资在传说中二仙弈棋处建了遇仙桥,常于桥上拜祭二仙,后将桥更名为二仙桥。
吕洞宾
韩湘子
光绪二年(1876年),因桥身破损,重新修建。民国七年(1918年),又对桥体进行了维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修建木材防腐厂将桥拆除,二仙桥从此成为一个地名。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若已获授权,请注明“来源:成都方志”。
编辑:汪 洋
校对:南波万 李胜利
监制:MAO声文
审核:赵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