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石的账册运抵京城,嘉靖皇帝大怒,当然他生气的关键点并不全在于“严党”的贪腐,更在于这些混账娃儿竟然把原该属于自己的钱贪了。敛财敛到了皇帝头上,嘉靖自然也不愿再惯着“严党”,只不过,在确定“倒严”之前,嘉靖皇帝还必须明确一个人的态度,他就是时任“浙直总督”,正于东南抗倭的胡宗宪。
急召胡宗宪进京,一番御前奏对以后,嘉靖皇帝确定了胡宗宪的态度——“倒严”,不同意;充当“倒严”的先锋,更不可能。为臣之忠,不能不顾;知遇之恩,更不能不顾;尤其是奉旨试探严嵩以后,严嵩不但没有查看账册,就连自己的儿子严世蕃也没打算袒护,胡宗宪对严嵩的保全之心,更加坚定!
次日,胡宗宪将账册“交还”宫中,嘉靖皇帝召来了严嵩,一并问话。
和往常一样,吕芳早早地等在宫门口,等待严嵩。
“阁老,没有睡好吧,眼睛都是红的。”
早早等待的吕芳和吕芳给出的这句话,能让严嵩得到两方面的信息:
1、吕芳还能在宫门口等着,说明嘉靖皇帝“倒严”的心思已经放下了,严嵩的地位还很稳固。
2、吕芳的那句“没有睡好吧”,又在提醒严嵩,昨天发生的事我知道,暗指嘉靖皇帝也知道。
再来看严嵩的回答:
“睡不好了,伺候皇上一天算一天吧。”
就目前的朝局而言,“倒严”只是时间问题,严嵩的这句话也是满含辛酸和无奈!为了自身党羽利益,他不能不争;为了嘉靖皇帝,他又不能不敛财;可一旦争过了头,敛过了头,严嵩又必须站出来背黑锅,说是高高在上的“内阁首揆”,其实也不过就是嘉靖皇帝手中的一个工具人而已。
只是,此时的严嵩还是心里有底的,“倒严”的时间还没到!
来到御前,嘉靖皇帝发话了:
“不要行礼了,扶阁老坐下。”
嘉靖皇帝的这个态度,也坐实了严嵩的猜想,现在还没事!
然后,严嵩便看到了经舍里摆着的两口大箱子,脚步明显一顿,吕芳的那句提醒也坐实了,胡宗宪昨晚抬着账册去看严嵩,就是为了试探严嵩。
如果胡宗宪真是一早将账册送进了宫中,那么,此时就应该处在紧张的清算之中,嘉靖皇帝也不可能如此冷静地等待严嵩回话。现在,箱子动都没动,嘉靖皇帝还如此冷静,这就说明嘉靖皇帝早就见过这两口箱子,更是清晰掌握了里面的账册。
只是,严嵩和胡宗宪之间的谈话,嘉靖皇帝并不清楚,他还需要试探:
“这是胡宗宪从浙江带来的两口箱子,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严嵩回答道:
“回圣上,不知道。”
严嵩回答“不知道”,也就是不承认胡宗宪昨晚找过自己,他对胡宗宪的承诺——“不管谁说你来过我不认账就是”,做到了!
即使已经明确了嘉靖皇帝和胡宗宪的联手试探,严嵩还是装作不知道,还是按照昨晚的约定保全胡宗宪,这份老师爱护学生的感请让嘉靖皇帝吃醋了,也进一步明确了胡宗宪的态度,他不会参与“倒严”,更不会主动“倒严”。
嘉靖皇帝想要“倒严”,但关键人物——胡宗宪又不愿背叛严嵩,拉拢不成,就只剩下两个办法——挑拨两人的关系,或者直接毁灭之。
东南的倭寇闹得正凶,胡宗宪还不能被“毁灭”,嘉靖皇帝就只能想尽办法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
嘉靖皇帝看向胡宗宪,问道:
“知道牌位上为什么要供着‘天地君亲师’吗?”
这是嘉靖皇帝的惯有习惯,开启一段帝王心术的时候,总要弄一段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题外话”。
曾经的职场生活中,总以为领导的废话很多,甚至觉得级别越高的领导废话越多;后来才明白,不是领导的废话多,他没那么多时间扯淡,只是好多话你并没有听明白而已。
有些废话,是敲打;有些废话,是铺垫;有些废话,甚至直接为你指明了发展的道路、未来的走向。
嘉靖皇帝的这句话就是铺垫,用以引出后面著名的“护犊子”理论。
胡宗宪如此回答:
“天覆之,地载之,君上父母师长恩任养育教导之。”
在嘉靖皇帝这位“君上”和严嵩这位“师长”面前,胡宗宪是臣子、弟子、晚辈,所以他就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为“天地君亲师”下面的人,成为“恩任、养育、教导”的对象。
领导可以给你说“废话”,但如果你同样以“废话”回应,说轻了叫不懂事,说重了就是找死。就连嘉靖皇帝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胡宗宪又能怎么回答,将自己贬低到尘埃里就是!
好了,嘉靖皇帝引开了话头,胡宗宪给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挑拨继续:
“还有一句,那就是呵护之。臣子、儿子、弟子,君上、父母、师长都是呵护的。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护犊子,但不是什么犊子都护。朕其实也是一个护犊子的人,但不是什么犊子都护,要护就护像胡宗宪这样的犊子。”
嘉靖皇帝的这段话厉害了,首先就“要护就护像胡宗宪这样的犊子”这句话,就能起到两个作用:
1、严嵩对胡宗宪昨晚的承诺,今天的维护,嘉靖皇帝予以了敲打和提醒;
2、表明了自己对胡宗宪的看重和欣赏,用以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
关于第二点,要结合胡宗宪当时的位置来说。一直以来,嘉靖皇帝仙修的经舍都只有严嵩这位“内阁首揆”才有资格进入,嚣张如严世蕃也只能跪在经舍外面。现在,一个区区“浙直总督”却能跪在经舍之内,再加上嘉靖皇帝这句“护犊子”的话,饶是严嵩再相信胡宗宪,恐怕也会心生忌讳,认为胡宗宪已经被嘉靖皇帝拉拢过去了!
更重要的是,嘉靖皇帝的这句话还为严嵩指明了处理浙江贪墨事件的态度,后面我们会专门提到。
好了,敲打了,挑拨了,也定好了事件处理的调子了,嘉靖皇帝继续:
胡宗宪,告诉你的恩师,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胡宗宪回答:
这箱子里装的是抄没沈一石家财的账册。
同样的问题,胡宗宪昨晚是这样回答严嵩的——“这些账目里牵涉到小阁老还有朝里其他的人”。
这才是嘉靖皇帝想要胡宗宪直接给出的答案,但还是那句话,胡宗宪不想“倒严”,更不想直接针对严嵩,所以,才会给出这样一句极为笼统的回答。
嘉靖皇帝自然不满意胡宗宪的回答,进一步发问:
“告诉阁老,里面写的都是什么。”
胡宗宪这次没法躲了,只能照实回答:
“是。这些账册记的都是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浙江官场贪用织造局沈一石丝绸钱财的数目,折合各年丝绸的市价,一共有近八百万两白银之巨。”
浙江官场都是谁的人?从“浙江巡抚”郑泌昌到“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再到“杭州知府”高翰文,甚至连之前被杀的前任“杭州知府”马宁远,都是“严党”成员。
嘉靖皇帝想要的答案出来了,紧接着,他转向了严嵩:
“严阁老,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来看严嵩的回答:
“圣上,凡沈一石账上所牵涉之人都应立刻拿办,所贪墨之财都应严加追缴。”
如此处理意见,滴水不漏,没有任何MAO病!只是,嘉靖皇帝还不满意,毕竟“甩锅”可是严嵩和严世蕃的拿手好戏,万一,他们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浙江官场怎么办?如此严重的贪墨事件,嘉靖皇帝自然不满足于仅处理几个地方官员,即使现在还没到“倒严”的时候,嘉靖皇帝也必须开始准备,开始进行羽翼剪除的工作。
只是,嘉靖皇帝不能说这句话,这不符合他的新格。于是,嘉靖皇帝继续说道:
“二十年的账了,要追也不是那么容易。现在应该立刻拿办的几个人是郑泌昌、何茂才。他们可都是严世蕃举荐的人。”
严嵩会如何回答?我们回到上文,回到嘉靖皇帝关于“护犊子”的理论关键——“不是什么犊子都护”,这就是嘉靖皇帝给严嵩早早准备好的处理态度。
“着将严世蕃立刻革职,以便拿办郑泌昌、何茂才。”
严世蕃这个“犊子”,严嵩不能再护了!
整个事件的处理都在按照嘉靖皇帝的计划推进,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嘉靖皇帝又转向吕芳,问了这样一句话:
“吕芳,这些账册里直接牵涉到严世蕃没有?”
吕芳回答道:
“回主子,账册里没有牵涉到严世蕃。”
嘉靖皇帝给出了决定:
“那就没有理由革严世蕃的职。叫严世蕃先退出内阁,工部侍郎还是让他当。”
嘉靖皇帝的这番草作,有何目的?
首先,现在还不是“倒严” 的最佳时机,毕竟“严党”的关键人物——胡宗宪,身上还担着天大的干系,东南抗倭只能靠他支撑。一旦“倒严”,胡宗宪就会受到牵连,东南局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嘉靖皇帝甚至连皇位都坐不稳。
既然还不打算“倒严”,严世蕃自然不能处置!
再者,嘉靖皇帝虽然整日修仙悟道,但他并不糊涂,更不荒唐,要“倒严”,要处置严世蕃,就要掌握足够的证据,不能给任何人留下诟病。别忘了,严嵩把持内阁二十年,党羽遍及天下,如果嘉靖皇帝“倒严”却拿不出充分的证据,“严党”党羽恐怕也能闹翻天。
严世蕃再傻,再掉到钱眼里,恐怕也不会将手直接伸到浙江,这些账册里自然也不会出现严世蕃的影子。从后面严世蕃查看账单时的愤怒表现来看,他也确实没直接参与到浙江贪腐之中。也就是说,此时严惩严世蕃,不仅时机未到,证据也不足,嘉靖皇帝还需要等。
只是,严世蕃毕竟还有着“荐人不当”的罪过,嘉靖皇帝不打算“倒严”,但提前削弱“严党”的势力和权力,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所以,嘉靖皇帝才会对严世蕃做出“退出内阁,仍任原职”的处置决定。
接下来,嘉靖皇帝的“平衡权术”开始爆发:
“严世蕃退出内阁,其他人朕也不护短。高拱张居正也退出去。把内阁这个班子调一调。首辅还是严阁老,实事让徐阶去管,把李春芳和陈以勤补进来。”
我们来专门看下嘉靖皇帝对内阁的调整:
当前的内阁共有5人,分别为首辅——严嵩、次辅——徐阶,“严党”和“清流党”一比一,但严嵩掌握实权,权势更胜;还有3位阁员——高拱、严世蕃、张居正,“严党”和“清流党”一比二;综合来看,严嵩父子和三位清流,大致能形成平衡之势。
现在,严世蕃退出内阁,高拱和张居正也退出内阁,内阁就只剩下严嵩和徐阶两人,权势天平明显向“严党”倾斜了。但是,嘉靖皇帝还有一句命令——“首辅还是严阁老,实事让徐阶去管”,如此一来,严嵩就只是担了一个“首辅”的名,但其毕竟还是“首辅”;徐阶虽然还只是“次辅”,但却拥有了“管实事”的权力;严嵩和徐阶,到底谁才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人?
什么叫平衡,什么叫相互制约,谁都能当家就等于谁都不能当家,谁都不能当家就等于谁都能当家,这就势必会引发权力之争,就会造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而嘉靖皇帝就能以“裁判”的角SE牢固掌控内阁,掌控整个大明王朝。
关于李春芳和陈以勤,剧中并没有说明,但根据原著小说和真实历史的对照,我们也能大致得出结论:
李春芳,被称为“太平宰相”,一个中规中矩、不惹事不遭灾的“小媳妇”、“老好人”,不牵扯党派之争;陈以勤,曾经做过裕王九年的老师,大致属于“清流党”,但也没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
整体而言,这次内阁调整,“严党”没输,“清流党”没赢。只不过,失去了严世蕃这个有利的进攻武器,“严党”在内阁的进攻锋芒明显减弱,话语权更是大不如前。
总之,嘉靖皇帝已经做好了“倒严”的准备工作。吕芳照此圣意拟旨,权力之颠的大调整就这样轻松完成。
注意,嘉靖皇帝“倒严”的准备工作并非仅此而已,他还有更为高明的安排——三步棋:
“拟完旨你和吕芳先叫上徐阶,到内阁去,这个旨意让徐阶宣布。”
为什么要让徐阶宣旨?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倒严”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严党”倒台以后,内阁就只剩下了“清流党”一家独大,这是嘉靖皇帝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请况。
一家独大,一团和气的内阁,嘉靖皇帝还如何掌控?
更关键的是,这些清流阁员的背后还有一个大明皇储——裕王,让裕王掌控了内阁,嘉靖皇帝还能安稳睡着吗?
所以,嘉靖皇帝的下一步工作就是挑拨“清流党”的内部关系,让“清流党”变成两股或者多股力量。
根据后面的剧请,我们能够知道,嘉靖皇帝不光让徐阶宣了旨,还在上谕中强调了让严世蕃、高拱、张居正退出内阁的原因——“朕听纳严嵩、徐阶谏言”。
这种安排就有意思了,一边是“实领其事”的徐阶,一边是被徐阶建议退出内阁的高拱、张居正。这在高拱、张居正看来就只会有一种想法:好你个徐阶啊,牺牲我们两个,成全了你的首辅之实啊!
“清流党”的内部裂缝,出现了;嘉靖皇帝的平衡权术,奏效了!
“记住,叫那几个人先看看誊录出来的烂账,看完了账再宣布旨意。”
为什么要先看账单,再宣布旨意?
看看严世蕃的反应,看看严世蕃到底有没有参与浙江官场的贪墨!
“然后议一个人选到浙江去当巡抚,立刻拿办郑泌昌何茂才,追缴沈一石被贪墨的财产。”
举荐一个人担任“浙江巡抚”,去查办郑泌昌、何茂才,对于严世蕃而言,是一次难得的自救机会,他会拼命举荐自己人;对于“清流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倒严”机会,他们也会拼命举荐自己人;退出内阁,也要让严嵩和高拱、张居正斗得不可开交,这就是嘉靖皇帝的目的,就是嘉靖皇帝将平衡权术延伸到内阁以外,延伸到朝廷个个角落的目的。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严世蕃,再加上一个胡宗宪,都是修炼成经的经怪人物,可在嘉靖皇帝面前,甚至连点施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团灭!
现在,终于明白嘉靖皇帝为什么沉M修仙悟道了?人间没对手,太寂寞,只能凭此打发时间!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请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