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比较具有权威的史料是张德坚编写的《贼请汇纂》,以及忠王李秀成写下数万言的《自述书》。其中,张德坚只记录天京事变爆发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李秀成则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对诸侯王进行点评的同时,还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
李秀成的《自述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解释许多疑问。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究竟是太平军喜欢杀害无辜呢?还是曾国藩的湘军喜欢杀戮?李秀成谈天京陷落:城内守军只有三千人,为何十几万人被杀?可以告知大家答案。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一气呵成,每天写八千多字,一个礼拜就写下了数万言的《自述书》。按照李秀成所说的,天京陷落时,城里面能够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太平天国将士不足三千,而湘军则是十几万。史载:“城内可战之兵,不足三千。”
区区3000兵马,要守卫诺大的南京城,压力确实很大。那么,李秀成有没有说假话呢,少报太平军人数呢?笔者认为,李秀成说了真话,城内士兵不足三千,应该是事实,并非谎报。原因三点。
其一、天京陷落重围,粮食断绝,连洪秀全都要“吃草”,岂能养活那么多兵。其次、李秀成军团在执行“进北攻南”作战任务时,几乎全军覆没,天京哪里来的士兵。最后,李世贤、汪海洋手握二十万大军,因天京没有粮食,并没参加京师保卫战,而是去江西征集粮食。
城内士兵不足三千,但城破之日,居然有十几万士兵被屠杀。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记载:“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余人,秦淮河尸首如麻”。赵烈文所说的“贼”,自然指的是太平军。这么一说,天京陷落时,太平军十几万人被杀。
刚刚还说城内只有3000士兵,为何有十几万士兵被杀呢。那么,李秀成、赵烈文两人,谁说了假话。前文所述,李秀成没有说假话,但赵烈文也不是完全说假话。因为,赵烈文隐瞒了部分真相,却又揭露了部分真相。
赵烈文,江苏常州人,湘军首席谋士,是曾国藩最倚重的军师,据说他成功预测清朝灭亡的时间,以及清朝灭亡后中国的历史走向。作为曾国藩的首席智囊,赵烈文应该极力地去美化湘军,贬低太平天国才对。赵烈文在日记中说十几万士兵被杀,从侧面印证了湘军的残暴。
十几万人被杀,几乎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并非太平军。《能静居士日记》如是说:“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杀以为戏,匍匐道上,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都是杀老人、小孩,湘军毫无人新。对此,赵烈文都看不下去了,湘军实在太过分。
湘军喜欢劫掠,任意霸占居民财产,敢于阻拦者,格杀勿论。再则,湘军喜欢“杀良冒功”,把平民百姓当成太平军,然后向朝廷邀功请赏。杀了十几万“太平军”,给朝廷的感觉就是,湘军英勇杀敌,与太平军浴血奋战,理应重重有赏。
赵烈文在日记中,把这十几万人当成是“贼”,自然是不想招惹湘军集团,给曾国藩台阶下。试想,若赵烈文直接说湘军杀害十几万百姓,而太平军却没几个,这让曾国藩请何以堪。要知道,区区3000兵马,居然让十几万湘军吃尽苦头,幼天王洪天贵福还能顺利逃TUO,湘军的一世英名往哪里搁啊。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太平军无恶不作,湘军是正义之师,为民除害,除暴安良。如今,湘军却任意劫掠,残害无辜,杀了很多百姓,这又是为何呢?原因简单,檄文只是“口号”而已,并非湘军的真实目的。
湘军,并非朝廷直属武装力量,而是曾国藩等汉族地主的私人武装,清朝不能直接指挥,带走浓厚的军阀SE彩,是潜在的割据势力。朝廷不给湘军发工资,湘军想要银两,主要靠抢劫,发战争财。只要钱才到位,湘军也可以对清朝发起进攻。
曾国藩麾下湘军,最能打的劲旅是鲍超的“霆军”,总计16000余人。结果呢?1865年初,曾国藩解决不了粮饷问题,“霆军”8000经锐在湖北金口哗变,然后南下投奔太平军。对此,朝廷下令追责,曾国藩有口难辩,非常无奈。
1864年7月,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灭亡。此时,作为私人武装力量,湘军注定要被裁撤,清朝容不得湘军集团做大做强。既然如此,湘军将士只能为自己找出路,拼杀一生,也该拿点东西回去过上好日子。
湘军烧杀抢掠,曾国藩不能阻止,也不会阻止;想要湘军卖命,就必须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要知道,之前湘军攻破安庆,曾国藩明确表示,湘军可以劫掠三天三夜,不会受到惩罚。
天京陷落,太平军将士只有三千人,城内有十几万“贼”被杀,自然是湘军的杰作。正是湘军忙于劫掠,幼天王洪天贵福才有机会突围而出。曾国藩为隐瞒真相,说洪天贵福被大火烧死了,让朝廷尽管放心。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