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军区,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制度化也越来越完善,国务院也开始国家范围内的军区开始了重新划分,因此,华北军区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变成了北京军区。
最初,担任北京军区总司令员职务的自然是开国上将,在后来的变更中,前六位都是开国将军,功勋卓著,那么,他们都是谁?军衔如何?
北京军区第一任司令:杨成武
杨成武上将能够担任北京军区第一位司令员,这也属实是意料之中的事请。
早在1929年,仅仅只有十几岁的杨成武便加入了红军,十七岁那年就当上了团政委。
长征中,五次反“围剿”作战他也是一次都没有落下,教科书中赫赫有名的“飞夺泸定桥”就是杨成武率部完成的杰作。
后来,那场关系到红军安危的“腊子口”战役,也是他接受到前卫任务,并且最终拿下了战役的胜利,保证了红军大部队的安全。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成武也很自然地来到了115师担任独立团团长的职务,很快向后方传来“平型关大捷”的好消息。
百团大战中,也有他的身影,再加上后来的黄土岭战斗,更是让杨成武的名字飘扬在神州大地。
解放战役中,他先后担任起了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的职务,
指挥了包括绥远战役在内的多场战役,还率部参加了赫赫有名的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原本在天津警备区担任司令员,负责当地的一切军事、治安等活动,不过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以后,他便开始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获得了多个奖章,在他出征前,周总理还亲切的称呼三位杨姓将领为“三杨开泰”,杨成武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在中国革命的绝大多数时期,杨成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乎是整个历史的亲历者。
在华北军区时期,杨成武便是军区参谋长兼任党委书记,因此,在后来华北军区正式变更为北京军区后,杨成武能担任首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便一点也不稀奇了。
北京军区第二任司令:杨勇
杨勇便是周总理口中“三杨开泰”的第二位人物。
他于1927年开始投入革命,和杨勇类似的是,他也全程参与了红军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并且立下了大功。
从1934年开始,他便跟随红一方面的主力军踏上了长征之路,包括“金沙江”、“四渡赤水”等著名革命历史事件,杨勇全都参与了。
抗日战争时期,杨勇便开始担任115师麾下一个团的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午城井沟等多场战役。
在一次公路伏击战中,杨勇更是率部痛击了日军,提高了民族抗战的志气。
而且,杨勇还能把很多军事思想在实践中发扬和创新,比如在1941年初,他和政委苏振华便运用了围点打援的方法,取得了潘溪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日伪军对于鲁西地区的“扫荡”,使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保障。
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议,开始派出大量兵力入侵中原解放区,杨勇在此刻也承担起重任,开始在我晋鲁豫战场不断周旋,歼灭了国民党的多支部队。
在鲁西南战役中,杨勇还率部突破了国民党的黄河防线,拿下了重要城市,随后率部挺进大别山,亲自指挥了高山铺战役。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杨勇率部一路南下,解放了二十多座城镇,他的脚步也并没有停下。
在1949年,杨勇率部挺进广大西南地区,和兄弟部队一同解放了贵州和四川广大地区。
抗美援朝中,他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并指挥了金城战役,给美韩联军予以巨大的打击,而且在彭德怀回国以后,他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志愿军司令员。
1955年,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
后来,在杨成武上将调任以后,杨勇上将便接替了他,开始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北京军区第三任司令:郑维山
郑维山也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加入红军的。
参加红军的时候年龄小,不过郑维山的本领却非常大,从18岁便开始担任红88师的政委,他所带领的部队一直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红军很多危急时刻,郑维山总会率部挺身而出,打过很多恶战、险战。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便来到晋察冀军区担任军政学校主任教员的职务,后来一路当上了第四军区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也在多次反“扫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期间,他便来到张家口担任卫戍司令员的职务,后来还出任了19兵团63军军长,和胡耀邦政委成为了一段“武武佳配”的绝唱,参加了解放北部很多城市的战役。
和前两位北京军区司令员相同的是,郑维山也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杨成武因病回国休养的时候,彭德怀更是点了名,让郑维山来到前线作战,这也充分说明了彭德怀对于郑维山的充分信任。
在郑维山的指挥下,志愿军成功打退了美军一百多次反扑,巩固了东线阵地,对金城战役获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还受到了朝鲜的表彰,获得了一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在后来接替了杨勇担任第三任北京军区总司令,MAO主席还曾经称赞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北京军区第四任司令:李德生
李德生虽然是一位开国少将,不过他依旧成为了第四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论资历,他同样是从土地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共和国将军,在那段时期,他参与了黄安、嘉陵江在内的多场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过程中,他的左胸位置被一颗子弹直接打穿,从此左手臂还落下了残疾。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几乎是“从头做起”,从排长一直到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团长,参加了阳明堡机场战役、百团大战等多场战役。
和其他很多将领不同的是,李德生还有一次化妆侦察的经历,作为团长的他,我在攻打马坊据点的时候,亲自打扮成了一位老农,深入日军的据点侦查,随后带领几十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了据点,歼灭了全部守敌,这场仗也被当时《解放日报》看作是歼灭战的典型战役。
自此以后,李德生同志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军民所熟知。
解放战争开始,他便担任起了太行纵队4支队769团的团长,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在内的多场战役。
到了1946年底,他便升任为6纵17旅的旅长,在陇海、滑县、鲁西南等多场战役中都立下了奇功。
后来的淮海战役中,他的部队担任起了助攻任务,与其他部队共同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接下来的渡江战役、西南进军中,李德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他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积极贯彻MAO主席的作战思想。
由于他非常重视部队各项建设工作,狠狠抓住思想教育,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得到了MAO主席、叶剑英等多位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因此也担任起第四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值得一提,1988年,李德生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北京军区第五任司令:陈锡联
陈锡联将军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参加的红军,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争。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便开始担任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在1937年那夜袭阳明堡的战斗中,陈锡联率部炸毁了日军24架飞机,李德生也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这场战斗,日军直接丧失了进攻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整个作战思路都被改变了,还被迫调回了很多部队回后方守备。
接下来,陈锡联的部队相继参加了神头岭、反“九路围攻”等多场战役战斗,陈锡联也彻底在炮火之中成长起来。
从1938年开始,他便开始担任129师副旅长、旅长的职务,由于国共合作之后,比起以前,职务基本都要下调一级,在抗日战争担任旅长,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白晋铁路作战中,他采用了“内外结合”的作战策略,迅速歼灭了南关镇的日军,在百团大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这也牵制住了大量的日伪军,为大部队的后续行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抗战胜利前,陈锡联回到了延安,开始系统化的学习知识。
在解放战争开始后,陈锡联便开始担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诸多著名战役,特别是在豫北战役中,陈锡联率部避敌锋芒,让敌人陷入了孤立,全歼国民党的第二快速纵队,创造了范例。
在解放汤音的战斗中,陈锡联更是活捉了第十二纵队司令孙殿英,随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使得徐州刘峙集团完全陷入了孤立。
1955年,陈锡联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在李德生之后,陈锡联成为了第五任北京军区总司令。
北京军区第六任司令:秦基伟
秦基伟从1927年便参加了黄麻起义,也被父老乡亲们称为“红SE少年”。
两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从普通战士开始一直做到了红四方面军总参部补充师长的位置,并且率部参加了红军长征。
1937年,他率领数量极少的作战部队,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前行,经过了数日苦战,终于成功掩护了西路军总后勤部,历经九死一生才回到了延安。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他便已经是游击支队的司令员了,他和赖际发政委共同领导的部队被称为“秦赖支队”,到了1938年,这支支队也成功发展到了五千余人,并且建成了拥有百万人口的游击根据地,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大。
在他担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期间,也是抗日最为艰苦的时间,正因为不怕累不怕苦的风格,他也被广大军民誉为“咬牙干部”。
而且,在战场上,秦基伟经常亲自上阵,比如在攻打临城中,他就手举机关抢压制敌方火力,掩护部队冲锋陷阵,最终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强渡黄河,挺进了豫西地区,配合野战军主力部队挺进了大别山。
他同样也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多场战役,可谓身经百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他开始担任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让骄横跋扈的美军在他面前根本无法抬起头来。
因此,1955年,他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在重新恢复了工作以后,他便从成都军区司令员调任至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后来调任至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接替了陈锡联将军的职务。
而且,在1988年的时候,秦基伟将军最终被升任至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