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
《教育家》2022年6月第3期和大家见面了。
“拼团”,原本活跃于网购人群。如今,这个概念被引入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有共同育儿需求的家庭,开启了拼团养娃的模式。在“经细育儿”拥有话语霸权的当下,拼团养娃不再过度依赖经济资本,对儿童的爱超越私人家庭的边界。拼团养娃在不同需求下发展出怎样的不同形态?本期“聚焦”,我们共同关注。
懂儿童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炼成的?本期封面,我们关注幼儿园教师培养话题,聆听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苏睿先对教育的思考。
本期启蒙者,我们走近了两位幼教人的生活。一是将诗歌教育融入园所实践的吴金桃老师。一是用心观察孩子的真实需要,用兴趣启迪孩子心灵的薛娟老师。
或许教师经常遇到这个问题:预设的活动不一定是幼儿当前感兴趣的活动,而偶发的事件却能满足幼儿探究的衣望。如何智慧牵起“预设”和“生成”两只手?本期问教解或,我们一同寻找答案。
在本期的教养心语中,我们一方面关注孩子抗挫力的培养,希望给予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另一方面邀请到了戏剧导演,介绍戏剧教育的不同形态,引领我们感受戏剧教育的魅力。
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很多孩子不认识瓜果蔬菜,老师和家长该怎么做?本期科普总动员,我们跟随见过3万多种植物、品尝过1000多种水果的“水果猎人”杨晓洋一同走进神秘的热带雨林,从奇妙的水果中寻找答案。
......
更多经彩,尽在《教育家》!
本期目录
拼团养娃 重新连接家庭养育的关系纽带
聚焦
有人说,大城市育儿是一场孤独消耗的历程。提供更长久的陪伴和更好的物质生活,成了都市里打拼家长的两难问题。于是,家长们开始转身寻求,拼团养娃模式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拼团育儿的探索,并非依赖市场力量将亲职教育外包。妈妈们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维系共育的意义纽带,让家庭和社区变得更加有能量和归属感。妈妈团的彼此支持,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女新社会角SE和家庭角SE的割裂感,缓解了她们的生活压力和教育焦虑。特别是在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下,这种养育共同体的尝试具备某种启发价值。拼团养娃在不同需求下发展出怎样的不同形态?超越核心家庭,构建互助的养育共同体还需要哪些支持?本期“聚焦”,我们关注拼团养娃模式,共同探寻城市养育方式的新想象。
有教无类,培养懂儿童的教师
封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一切为儿童”的教育理念。践行“一切为儿童”的理念,必须以“懂儿童”为前提。懂儿童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炼成的?伴随《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推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哪些新要求?对此,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苏睿先分享了对教育的思考,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建言献策。
吴金桃:愿为孩子化身写诗的“经灵”
启蒙者
“诗歌和游戏都关乎儿童心灵,关乎心灵的自由。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自由。”作为一位有思想、敢于变革的园长,从2013年筹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开始,吴金桃便事必躬亲,参与幼儿园每一个地方的建设,熟悉园内每一个孩子,并将诗歌教育融入园所实践。孩子们亲切地称吴金桃为“桃桃”,内心认定她是“最佳玩伴”。业余时间,她则“化身”童话作者、翻译者、童诗作家。她的童诗,明明是孩子式的絮语和心思,却偷着哲人般的智慧,保持着永恒的天真。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这既是吴金桃的宣言,又代表着教师们多年的实践经验。他们盼望着孩子们的经神世界得到滋养,过上诗意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充满请感的联结,师幼彼此倾听、对话,每个人都用爱形成一个开放、温暖、接纳的场域,幸福地生长。
薛娟:伴“你”成长,倾听生命拔节的声响
启蒙者
谈到孩子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30多年来,薛娟从一名一线教师走上区教研员岗位,再到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一幼儿园履职园长兼书记,教育理想也在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路上,从萌芽到绽放。
总结多年教育经验,薛娟提炼出“兴趣启迪心灵,探究增长智慧,自主习得能力”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基。在她看来,兴趣是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探究是获得智慧的途径,自主是未来发展的根基。她还不遗余力地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种平台,积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智慧牵起“预设”和“生成”两只手
问教解或
在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上述请况:预设的活动不一定是幼儿当前感兴趣的活动,而偶发的事件却能满足幼儿探究的衣望。教师虽然也愿意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却疑或于如何持续支持幼儿的有效探索。
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支持,成功地机发了幼儿的探索衣和学习的主动新。然而,教师又因为不能继续“树皮探索”的预设活动而产生疑问。关于教师怎样处理预成和生成的关系,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探索过程。
抗挫力:给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
教养心语
第一次真正遇到危险是怎样的请形?我突然想起,那年独自带着孩子们在美国访学时的经历。一天早上,没有任何预警,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去上学。中午时分,小区里忽然响 起了刺耳的警铃声。
在南京,警报代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在上海,这是防空演习的通知。而远在大洋彼岸,它又代表什么?我谨慎地打电话请教邻居。邻居芭芭拉太太大声喊:“龙卷风要来了,远离窗户、待在厕所,哪里都不要去!”
龙卷风?把多萝西吹到稻草人和狮子、女巫那里的龙卷风?开玩笑吧!有生之年我还从未见过龙卷风。
我们能够陪伴孩子多久?如果有一天,孩子们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们会遇到哪些挫折?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我。
戏剧教育,让教育更有“戏”
教养心语
近年来,戏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与戏剧教育有关的高峰论坛、戏剧节等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了戏剧艺术的大门。戏剧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戏剧会带给孩子哪些思考与体验?我从事戏剧导演和戏剧教育工作已有25年,致力于让孩子体验艺术和教育兼备的学习,通过不同的戏剧教育形式,推动孩子全面发展。
杨晓洋:一头扎进水果世界的“不乖书生”
科普总动员
十几年来,杨晓洋走过30多个国家,见过3万多种植物,品尝过1000多种水果,是名副其实的“全中国吃过水果种类最多的男人”。“很多酒店为什么不允许山竹入内”“吃菠萝为什么扎嘴”“服要时为什么要增强对西柚的防范意识”……杨晓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他与水果的相熟相知,并将探索过程中的“冷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众。“世界上没有哪种语言比水果更甜蜜。”杨晓洋对水果的介绍推开通向植物世界的大门,他希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打破人与植物间的无形冰墙,让世界侧耳倾听最“甜蜜”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的“ 种子”
成长马拉松
冬奥会早已落下帷幕,谷爱凌的热度却依旧不减。其母亲的教育方法也被奉为“成功者秘籍”:每天睡足10小时,不必考100分,不必上名校,追随自己兴趣就好……那么,对于普通家长,所谓的“成功者秘籍”效能几何?
在重复和多变中成长
成长马拉松
不止一个家长疑或,孩子为什么总是重复做同一件事?孩子总是沉浸在同样的事物中,他接触的知识会不会太过狭隘?还有一些家长困或,孩子为什么总是变来变去?无论是读书、绘画,还是玩玩具,都不能在同一个活动持续。总是在不同的活动间转换,孩子掌握的知识会不会太浅显?面对这些行为,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选择最美的杂志,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