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马素平
“担着啥吆喝啥”,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们家的家风。父亲说,做人就得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作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父亲把种好地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小时候家里粮食少,不够吃。承包土地以后,父亲带领我们一家人,从早到晚在地里劳作——锄草、施肥、浇地。无论干地里的啥活儿,他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比如锄草,要把锄下来的草抖搂得干干净净的,根上不能带土;施肥,肥料不能离根太近,也不能离根太远,该用土埋的肥料,就得用土埋好;浇地,不能让水白白乱跑一地,否则地浇不偷还浪费水。小时候,我总是嫌父亲唠叨,现在才知道其实父亲是严谨认真。一年下来,粮食大丰收,再不为吃的发愁了。多余的粮食还可以换成钱,贴补日常家用。
“早起三光,迟起三忙。”父亲说,“起早不贪黑,也有说道。”夏天去地里干活儿,天还没亮,我们一家人就动身了。到了地里,天刚放亮,我们稍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干活。等太阳上来,天也热了,我们就收工回家。很多乡亲们打趣说,从来没看见过我们去地里干活儿,可是地邻却说,从来没见过我家地里的草盖过庄稼。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干活不显得忙碌,看上去都是休息时间,但农活一点也没少干。
“担着啥吆喝啥”,真的很受用,现在的我深有体会。
我在村里学校代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外,还利用课下时间、在校时间,有针对新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比如,下课后随时提问上课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提醒并告诉他们上课的要点;或者下课抽查几道数学题,让基础差的同学做一做,看看掌握的程度;还有,让优秀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和我一起帮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每次的考试中,我带的班级都能名列前茅。同事们常常问这是为啥?我骄傲地说,是父亲那句“担着啥吆喝啥”时时鞭策着我,干一行、爱一行。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后争自强。弟弟参加了村里的社火,有空就伸胳膊练腿儿,我们在一旁有时也说长道短。有一天,我看见老弟对着镜子比画,就故意问他,“有那么认真吗?”老弟说,“爸不是常说,担着啥吆喝啥,总得弄个差不多吧……”
“担着啥吆喝啥”,这短短的几个字,让我们一家受益匪浅。传承好家风,守好“传家宝”,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