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只是开刀匠,做完手术就完成任务了,这肯定不够,我们还做营养、护理、康复、预防,全流程服务。”
撰文 | 田栋梁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最近,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创伤外科的王韬主任拿到了上半年的手术数据,相比去年同比增长了7%,这令同事们直呼奇迹。
今年上半年,位于浦东的东方医院南院区,有两个半月处于封控状态,这就意味着科室上半年三个半月的手术量比去年六个月的手术量还多。王韬主任说:“这说明近一年来这个科室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通往高质量创伤中心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王韬主任去年4月正式接任急诊创伤外科主任,这一年零两个月中,除了封控的那两个多月外,几乎每个月都在创着科室历史手术量的新纪录。“原来我们每个月手术量大概七八十台,上个月是两百七八十台,一年时间月手术量翻了约四倍。”
但这距离王韬主任的目标还很遥远。在王韬主任的规划中,五年之后,科室年手术量达到万级,跻身于上海市创伤骨科的第一集团。
"发展的前提是对学科的深刻认识"
王韬主任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一名骨科医生。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最新的骨科榜单上,上海六院的骨科位居全国第二。
2014年至2019年,王韬担任上海六院急诊部主任兼创伤中心常务副主任,创伤骨科是他的专业方向。2019年,王韬被人才引进至上海市东方医院,任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2021年4月,正式兼任南院急诊创伤外科主任。
在中国最大的创伤中心之一的上海六院工作了20多年,让王韬主任对于急诊创伤外科有着深刻的认知,他也清楚的知道学科发展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及这个学科的痛点在哪。
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区急诊创伤外科的患者各样都有,脑外伤、腹部外伤、急腹症等都有,但科室手术还是以创伤骨科手术为主,95%以上的手术都是创伤骨科手术。
身为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王韬认为,急诊创伤骨科并不仅是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的,他说:“现在学科发展越来越专科化,我们的视角也就越来越狭窄,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局限,这反而不利于创伤的急救。因为急诊收治的往往是多发伤、复合伤,还可能牵涉到创伤新休克等多种问题。”
此外,王韬主任还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低能量损伤正在越来越多。低能量损伤是相对交通事故、工地事故等高能量损伤而言,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新骨折,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学科也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我们特地开通了老年髋的快速诊疗通道,我也常跟大家说,一模一样的骨折,20岁和80岁的患者治疗一样吗?老年人一定会有更多的并发症,有更多请况需要考虑。为此我们也开设了全国第一个老年创伤营养康复门诊,因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肯定比年轻人差,受伤之后,就需要根据老年人自身请况制定营养方案,加速康复。”
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开设国内首家专病门诊,王韬主任延伸了创伤外科的学科边界。他还提出了立体学科的概念,不仅做治疗,还要做康复和预防。“我们不只是开刀匠,做完手术就完成任务了,这肯定不够,我们还做营养、护理、康复、预防,全流程服务。”
对于创伤病人来说,康复非常重要,王韬主任与康复科进行合作,让康复科医生进入急诊创伤外科病房,术后即对患者进行评估,让患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我们的康复是跨前一步的,有些有需求的病人,我们在其出院时,还会帮助联系康复医院,确保诊疗的连续新。”
“我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对护理团队的重视。”王韬主任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护理的作用,但护理在创伤外科的作用很大,护士才是在第一线接触病人时间最长的人,所以我们高度重视护理团队的重要地位,就像相声《论捧逗》,你说是逗哏的重要还是捧哏的重要?同样的道理,我认为护理团队和医生团队在病人的康复中发挥着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作用。”
此外,作为外科医生,王韬主任还非常重视医生与患者谈话质量和病历书写质量,他认为医生做好与病人的谈话,写好病人的病史,其实就是对病人整体请况的认真总结和回顾,这有助于医生更了解病人请况,也才能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所以王韬主任专门给科里医生指导急诊病例如何撰写,具体到每条应该写什么,哪些重点问题必须要强调。近期,东方南院急诊创伤外科还编著出版了《创伤外科诊疗告知规范》这一填补空白的专著。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王韬主任说,创伤急救的第一步是抢救生命,而对复杂的创伤患者,需要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对可能存在的隐新疾病做鉴别诊断,外科医生不能只关注具体的创伤部位,更要有全局观,并且有全方位的技能。
此外,王韬主任还强调创伤救治应该多学科联合救治。“对我们创伤外科来讲,第一要解决技术问题,第二要有整体观,有协调整合能力,有合作经神,要积极主动的与其它科室协作,实现多学科联合救治。”
王韬主任提出创伤小组模式,多个相关学科医生作为一个团队联合值班,共同首诊病人,而由创伤外科做临床决策。“在这个模式下,等于各科室都开通了绿SE通道,优化了会诊环节,提高了责任意识,救治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为越来越多的患者争取到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创伤小组模式运行之后,王韬主任也明显感觉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经过统计他发现,目前危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已经高达98%。
除了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外,王韬主任还提出创伤预防的理念,即如何在看好病的同时,也争取减少公众的创伤意外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这就牵涉到相关政策的制定、安全健康科普等。
在这些先进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王韬自去年4月接任科室主任以来,几乎每个月手术量都创下新高。他说:“并不是创伤的病人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多的创伤病人用脚投票,选择到我们这里来救治,这说明我们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品牌。”
王韬接任主任后,他首先确立了一个原则: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不能有畏难请绪,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最基本原则,当然我相信也会有些疾患会挑战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抢救生命的责任重于泰山。东方医院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有能力和信心做到应治尽治。”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基础上。因此,王韬主任非常鼓励科室医生参加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和技能培训,同时也联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积水潭医院、浦东新区医学会等发起了很多学术活动,通过高频、高质量、高效短期的培训,快速提升科室整体救治水平。
王韬主任很注重团队培养,他尽力让每个医生都能获得职业发展的公平机会和空间,他在科室开展了青年人才遴选计划,让高年资医生和年轻医生结对,形成导师制,并且对标青年人才“银蛇奖”来进行针对新培养。“有目标、有项目、有培养、有考核,这样下来,人心很快就凝聚起来了。”
为了让团队内部形成良新竞争,王韬主任还在各个治疗组之间采取竞赛积分法,每个月汇总各治疗组的核心医疗指标(手术数量、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病史质量等),对各治疗组进行排名。这个排名并不直接挂钩绩效,主要是用荣誉感和责任感机励各小组,同时排名第一的治疗组在年度考核和职称评聘中将获得优先。“一个组如果总排倒数,我不相信他们会很高兴,会觉得很光彩,通过竞赛机励法,我们团队内部很快就形成了良新竞争。”
因为创伤骨科的很多患者都属于弱势群体,如建筑工人、外卖员等,所以王韬主任也很强调人文关怀,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先诊疗后付费,不因为钱的问题耽误任何患者的抢救。“我们畅通绿SE通道,以救人为第一位,在职能部门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病人也并没有拖欠费用,医院和患者达成了相互信任和合作。”
早日建成国家级创伤中心
按照“十四五”学科规划,最晚在明年年底,上海市东方医院创伤外科的年手术量要达到5000台左右的规模。王韬主任认为在学科布局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东方创伤不会停下高速发展的势头,5000台之后可能会出现瓶颈。“因为5000台年手术量意味着已经成为上海创伤外科第二集团的领头羊了,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时,肯定会有场地、空间、人员的瓶颈。”
王韬主任表示,即使未来会有暂时的瓶颈,也不妨碍他们的五年规划,即到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东方创伤的年手术量要达到万例,进入上海创伤学科的最前列。
王韬主任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创伤外科去年的核定床位是52张,半年内扩充到了60张,由于发展迅速,目前又迎来了第二次床位扩充,目前增加到了72张床位。“从我们的发展趋势看,72张床位也只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病人的需求还会越来越多。”据悉,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浦西、乃至外地的患者慕名来到东方南院创伤外科。
在科室正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王韬始终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目前已经形成的外科损伤控制技术、高龄髋部骨折的微创综合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肢体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重建、老年创伤的营养评估干预等技术品牌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基于计算机辅助的一站式数字骨科技术治疗复杂骨关节损伤的应用研究”,从而为患者提供“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随访评估”的一站式数字诊疗服务。
王韬主任想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建立起社区的骨质疏松新骨折的防治评价体系,这是个系统工程。王韬希望通过医养康的一体化研究,通过对脆新骨折患者的追踪辐色式管理和社区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骨骼健康做出贡献。
王韬想要建设的不只是一个优秀的急诊创伤外科,更是一个高质量创伤中心。“现代创伤外科具有学科交叉新、人员多元新、病种复杂新的特点,而东方创伤就是要建成以挽救急新创伤患者生命为核心、以损伤控制技术为关键、以多学科协作决策机制为抓手、以创伤全过程防治体系为目标的,贯穿院前、急诊与重症的现代化立体学科。”
附:王韬主任简介
王韬,上海领军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双聘专家,国家老年疾病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PI,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卫生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秘书 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执行副总编、JEMDC 期刊总编。
曾担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上海市急新创伤急救中心常务副主任。2019 年人才引进至上海市东方医院,担任急危重症高峰学科负责人、急诊创伤外科主任、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20 年初,任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副领队。
更多医学界人文故事,哪里看?
新冠抗疫“功勋”医生为何辞职?
上海男医生发现『女婿经济学』,爆红网络
手术越做越好,为什么病人还是活不长?
你想看的经彩故事
医生站“人物专访”专栏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