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红明[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这些年非虚构渐热,写作者的视角、态度、价值观、田野调查的行动力,都与之前的纪实有差异。在我的阅读里,非虚构的题材尤其以“家族史”与“疾病日志”居多。比如《收获》曾经刊发的薛舒描述父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远去的人》,普玄描述孤独症儿子的《疼痛吧指头》,最近在《收获》长篇夏卷又读到师永刚的非虚构《无国界病人》。
师永刚,原凤凰周刊总编辑,作家,曾出版有《宋美龄画传》《切格瓦拉画传》《蒋介石自述》。《无国界病人》是一部直视痛苦,又充满理新分析与勇气的生命之书,也是一部癌症治疗手记。2012年9月,作者在体检中发现身患罕见肿瘤——肾上腺皮质癌,将近10年,在国内的协和医院与美国的MD安德森癌症医院治疗。其间,做了2次大手术,经历了5次复发转移,3次急诊,进行了6周期60多次的放疗,3次参与2种免疫要物长达4年的临床新要试验……终获“重生”。
对于身患癌症的人来说,他们猝然被抛出了日常的生活轨道,病痛与死亡的威胁,不仅给身体,更是给经神与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还要忍受被人歧视与疏远,他们的痛苦,远远超出平常人的想象。作者在后记里写道:“罹患癌症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判决,它天然的让你与正常的世界拉开了距离,尤其是癌症,这是一个身份,也是一个处境,同时也是你自卑的开始。我忍受不了同请,也忍受不了人们的关心。我开始变得软弱,甚至焦虑。疾病不但会改变身体,也会改变你的思想。”作者因此藏了起来,甚至母亲在去世前都不知道他患病的消息,还以为他活得很好。
这部书同时也对前沿治疗理念做了实证汇总分析,对中美癌症治疗体系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剖析,甚至可以看作是自助赴美治疗癌症的就医指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校对 | 潘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