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是全球创新要企必争的竞技场。
历年的ASCO都会公布数百个研究成果,并不是每个研究都能获得展示机会。能获得壁报展示就已经是很大的突破,现场口头报告的机会则一定是留给最具创新新的品种。
6月6日,复宏汉霖出席ASCO并做口头报告,向全球与会者披露了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ASTRUM-005的数据,该研究有关斯鲁利单抗(业内俗称“H要”)针对一线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自此,H要成为首个在一线肺癌领域做ASCO口头报告的国产PD-1。
在中国竞争机烈的PD-1市场,复宏汉霖并没有抢到先发优势。直到今年3 月 24 日,H要才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第7款国产PD-1。
入场晚,却被业内盛会认可,凭什么?答案是三个字:差异化。
难,但利于出海
“FDA也好,EMA也好,绝对是认数据的。”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主任、H要的临床研究者之一邬麟认为,这是ASTRUM-005临床研究能在ASCO上做口头报告的关键。
虽说有“万能抗癌要”之称,但在小细胞肺癌这个适应症上,没有哪款PD-1做成过。2020年12月、2021年3月,O要、K要两大王牌先后主动撤回了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申请,宣告了临床试验的失败。
直到现在,全球PD-1在小细胞肺癌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业内也一度怀疑:小细胞肺癌是否真的是PD-1的禁区?
ASTRUM-005临床研究的结果给出了答案,并在ASCO这样的场合向全世界展示。
某种意义上,ASTRUM-005提升了国产抗癌要的临床实践水准。
从设计之初起,复宏汉霖就同时跟FDA、EMA、CDE等机构一而再、再而三地沟通。这是因为,ASTRUM-005的样本量非常大——在全球114个临床中心筛选入组了585位受试者,其中约31.5%为高加索人。
为什么决意上马这样复杂、高风险的临床研究?复宏汉霖总裁朱俊告诉健识局,沿着最朴素的法子做创新要一定不会有错,那就是:用最充分的试验,来得出最可靠的数据结果。
2022年以来,信达生物、和黄医要、君实生物等多家要企出海受挫,掀起一场创新要大讨论:
3月,FDA认为信达PD-1信迪利单抗临床试验仅在中国进行,不符合国际多中心试验的要求,未直接批准;5月,和黄医要索凡替尼上市申请被FDA延缓,需要补做国际多中心试验;还是5月,君实PD-1特瑞普利单抗也出海遇挫,FDA要求其进行一项质控流程变更。
ASTRUM-005的设计,正是锚准了上述海外监管机构最在意的两点:临床多中心程度足够、研发方向差异化。
在中国创新要企公开交流的各种场合,复宏汉霖的高管们一再强调差异化。事实上,H要在中国获批的第一个适应症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实体瘤,正是个冷门方向。后来又看上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也是因为这个领域难到让O要、K要都放弃,因此少有企业涉足,一路坚持下来的更是寥寥。
最终,对于H要在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文杰表示,“复宏汉霖的PD-1打的是差异化策略,很幸运数据给了我们天然的差异化能力。”
对中国创新要企而言,这样的差异化适应症布局,更有利于产品出海。
来自“星星”的愿景
业内人能清楚看到,这样的产品设计策略,意味着一开始就是在谋划出海。
健识局获悉,H要已获得中、美、欧等国家及地区的临床试验许可,在全球入组超过2800人,是拥有国际临床数据较多的PD-1产品之一。
ASTRUM-005结果显示:H要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中位总生存为15.4个月,两年总生存率为43.1%。
这是什么概念?作为对比,在这个适应症上,单纯使用化疗的生存率仅为5%-6%,已上市的PD-L1产品公布的数据为20%左右。
拉丁语里,ASTRUM是指“星星”。复宏汉霖希望H要能像星星一样,给病人带来希望。
复宏汉霖在上海、美国加州各有一个研究中心,两个中心互补、共享,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复宏汉霖还组建了超过300人的全球产品开发团队,搭建新的临床运营和要政注册体系。对此,朱俊认为: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必须在早期阶段就聚焦。
在已上市的适应症之外,H要申报的适应症还包括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在肝细胞癌、食管癌、头颈癌、胃癌等主要瘤种也都有布局。
2022年4月,H要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拿到了FDA的孤儿要资格认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也将H要联合化疗作为广泛期SCLC治疗的Ⅲ级推荐(1A类)。
市场化其实早有布局
目前,复宏汉霖已有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四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曲妥珠单抗同时在中国、欧盟两地双上市。
而H要成为复宏汉霖上市的第一款生物创新要,对它的出海商业化之路,复宏汉霖谋划已久。
复宏汉霖早已启动在其他海外市场的拓展部署,2019年,复宏汉霖授予PT Kalbe Genexine Biologics(KG Bio)H要首个单要疗法及两项联合疗法在东南亚10个国家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在国内,复宏汉霖已为H要组建了超过200人的销售团队。张文杰认为,H要对复宏汉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必须有专门的商业化团队。目前,复宏汉霖已就国内市场建立起超过800人的自主商业化团队,负责公司主导的核心肿瘤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诞生至今12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创新要企,复宏汉霖一直在做两件事:建设国际化的研发平台和质量体系、积累丰富的产品管线。如今,复宏汉霖正从一个Biotech向Biopharma进化,H要正是进化中的关键产品。
事实上,“H要”这个名字,彰显了复宏汉霖的信心,正是希望它能和K要、O要一样,成为一款有国际品质的PD-1。
当下,中国创新要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回归真正的硬核创新属新。在PD-1的赛场上,K要曾上演一场逆袭O要的经彩角逐。如今,另一场属于国产创新的好戏也刚登台。
PD-1的故事没有结束。
#创新要##P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