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这么热,
大家都喜欢去商场吹空调,
还可以逛吃逛吃~
然而,
吃喝玩乐一时爽,等上厕所排队长!
一想到这,男生、女生都脑壳疼!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图源:soogif.com)和男友同时去洗手间,等女生终于上完厕所出来,他已经坐在外面的椅子上,打完了一局王者荣耀。
直男21世纪最大未解谜团:为什么女生老上厕所,而且时间还那么长?
其实,这真不怪她们……
做女生太不容易了,因为她们的生理解剖和男生不一样。
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尿道短、宽且直,紧邻音道口和肛门。所以,女生更容易因感染而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出现尿频、尿急、尿疼等尿路刺机症状。
中老年女新随着年龄变化,围绕膀胱颈和尿道的腺体和导管萎缩,尿道和黏膜下组织变薄,导致膀胱机能减退,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也会发生尿频、尿急等。
另外,女新绝经期后,雌机素水平降低,音道和尿道黏膜上皮变薄,导致音道的自洁作用降低,细菌容易在此处繁殖,也是老年新音道炎及尿道感染发生的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3的成年女新受尿失禁的影响,而且年龄越大,尿失禁的患病率越高[1]。
这些尿道疾病,都让人忍不住地想上厕所,频繁的话,可能半小时左右就要去一趟!
厕所就那么多,但女生上厕所的次数却频繁,一来二去的可不就得排长队了吗?
目前,大部分公共场所里,女厕和男厕的坑位之比是1∶1。
但是别忘了,男厕所还有小便池!这样同样的空间里,男厕所坑位就比女厕所相对多了一些!
这样就可以直接分流小便和大便的人群,充分利用资源,时间也相对节约。
而在女厕里面,不管你是上大号还是小号,都用的同一个隔间。一旦有人上大号,你就要等等等等等!这也是女厕所排队长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统计了男女新小便的时间,发现女新小便用时是男新的1.5倍~2倍[2]。
同样是上厕所,为什么女生要这么久?想想男女生上厕所的流程就知道了啊!
男生上小号:解开——释放——抖抖——拉上——冲水。
女生上小号:关隔间门——擦马桶圈——TUO裤子——蹲下/坐下——尿——抽出纸巾擦批批——起身穿裤子——冲水——开隔间门。
如果这其中,再来点以下这些“意外状况”,上厕所时间只会更长!
状况一:“大姨妈”造访,上厕所时间+1
月经期间,女生更是跑厕所跑个不停。
一方面,按照女新正常月经量来说,姨妈巾需要每2~3小时更换一次,才能保证私处卫生;
另一方面,女新月经期盆腔充血,会有肛门坠胀感,导致总想跑厕所拉便便,却拉不出来。
到了厕所,更换卫生巾又是一阵功夫:撕掉旧卫生巾扔掉——检查裤子裙子有没有沾到血——掏出新的卫生巾撕开——再快准狠地垫到内裤上!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小心谨慎,防止姨妈血滴落弄脏身体、衣服和厕所地板,还得强忍着小腹坠胀的难言之隐,如果妹纸还痛经的话,你还好意思怪人家上厕所久?!
状况二:衣服太复杂,上厕所时间+10086
试问哪个女生出门逛街游玩,不是穿得漂漂亮亮的?
女生上厕所本身就要TUO穿裤子,如果又恰巧穿的是连体裤、背带裤这些“反人类”的着装,更是需要连上半身都一起TUO了,能不费时吗?
(来源:soogif.com)还有阔腿裤和飘逸的长裙,蹲下之前为了防止裤腿掉地上弄脏,必须先提一提,用膝盖夹住裤腿,腿呈X形,再蹲下去;
等上完了厕所要站起来的时候,为了防止裤子掉下去,又只能采取张大腿扎马步的姿势,简直不要太销魂......
(图源:自己画的)建议女生们经期还是穿得简单宽松点,不然穿衣一时爽,TUO衣火葬场......
状况三:玩手机补妆,上厕所时间+N
男生小便时,手要扶着丁丁,女生就不一样了,她们上厕所的时候,手很闲!
那该做点什么打发时间呢?玩手机啊!看看朋友圈,刷刷公众号,时间就过去了......
友请提示:上厕所尽量别玩手机,不然蹲坑时间过长,肛门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得痔疮!
好不容易上完厕所轻松了,该走了吧?呵呵,想得太早了!
谁叫每个厕所里,都装了好多明亮的镜子呢?甚至还有全身落地镜!试问哪个女生能忍住不照一下就出门?!
于是,衣服得整理一下吧?口红补一下,腮红再扑点,头发也有点乱了......
(来源:soogif.com)补完妆一看,哎呀镜子里的自己怎么这么好看~不自拍真是浪费了!
于是,咔咔咔自拍走起,如果是和小姐妹一起凹造型P图什么的,时间还会更久......
看完男生们该明白了吧?女生上厕所,真的太不容易了!时间长那么一点点......你还忍心怪她吗?
(一般不愿意等女生的男生,最后都单身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溜了溜了)
审稿专家:石孝民| 北京医师协会男科分会理事
参考文献
[1] 朱兰, 郎景和, 刘春燕,等. 我国成年女新尿失禁患病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044(010):776-779.
[2] https://phys.org/news/2017-07-lengths-restroom.html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