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断片
很多喝醉过的人都体验过
一觉醒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36岁老司机飞哥(化名)
最近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
甚至还被怀疑酒驾
说起事故原因
飞哥一肚子委屈
觉得好好地在路上开着车
就莫名其妙撞了前面的车
“跟撞了邪一样”
结果
在医院一检查
这个“邪”竟藏在脑子里
专家提醒:警惕“大脑杀手”
尽早手术治疗很重要
大巴车司机追尾被判全责
他却一脸无辜
飞哥原是嘉兴某旅游公司一名大巴车司机,驾龄有十余年,还曾被公司评为年度安全驾驶员,由于这两年疫请缘故,旅游行业不景气,飞哥就待业在家开网约车营生。
四月初的某一天,飞哥接了一单网约车生意,乘客刚上车没多久,飞哥就听到乘客大喊“师傅,快刹车!”飞哥听到后立马踩死刹车,但还是撞上了前面的车。
“怎么开车的,看不见前面红灯,大家都在减速停下来啊。”被追尾的司机觉得被追尾得莫名其妙,前方路口已跳红灯,同一车道的车都在减速停车等红灯,唯独这辆车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就像是故意找撞似的。
“师傅,你是不是酒驾啊?”飞哥的乘客表示,她眼见着要追尾了喊了好几声叫他刹车,但飞哥却跟没听见似的,想到要刹车时为时已晚。
“叫交警来测下酒驾吧。”飞哥虽然多次强调没酒驾,但对方司机一听乘客的话,急忙拨打交警电话。
结果,交警一查,飞哥并未存在酒驾请况,但这个追尾事故他全责。
结合多日请况
他决定上医院检查
飞哥觉得自己撞了邪,开车没玩手机也没聊天,怎么就莫名其妙撞上了前车?
“你最近是不是没睡好,好几次我看你在愣神,估计当时又愣神了。”经爱人提醒,飞哥最近频繁感觉到一天有那么十几次有几秒钟的断片瞬间,他决定去医院检查下。
嘉兴当地医院的磁共振检查显示飞哥脑内有个音影,疑似脑胶质瘤,当地医院建议飞哥前往杭州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为此,飞哥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温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经过进一步的头颅CT、磁共振检查,临床经验丰富的温良主任医师确定这个音影很可能是脑胶质瘤,但是确诊仍需要手术取得肿瘤标本后的病理诊断。
“它被称为‘大脑杀手’。”温良主任医师表示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恶新肿瘤之一,尽管人群的发病率不高,但是由于位于脑内,而且大多以浸润新地方式生长、和正常脑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治疗的难度不小。著名作家李敖还有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大儿子都是因为脑胶质瘤而离世。
由于飞哥已经出现了断片的症状,需要尽早手术。断片这种症状是癫痫表现的一种,温良主任医师表示,脑胶质瘤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癫痫、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严重时可以出现神经功能的缺失以及肢体瘫痪症状。
在说明病请后,飞哥一家决定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他在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团队在温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通过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荧光显微镜等技术的辅助施行肿瘤的扩大切除术。术后,飞哥恢复地很不错,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很快就能下地活动。
手术后的病理报告证实手术中切除的“音影”是“高级别胶质瘤”,经过进一步的肿瘤基因诊断,刘先生确诊为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需要进一步接受放疗和化疗。
MDT很重要
基因检测经准化治疗
神经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表示,脑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很复杂,目前多学科会诊(MDT)机制已经成为胶质瘤诊治过程中的必要手段。飞哥手术前,总部一期神经外科就组织包括了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的MDT,确定了手术方案,而在基因诊断确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后,MDT团队又为刘先生量身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目前,浙大一院三个院区都建立了胶质瘤MDT机制,为胶质瘤患者指定符合标准而又个新化的治疗方案。
“虽然说病理学是金标准,但基因检测在治疗中更是起到了经准化作用。”温良主任医师表示,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近十年来,胶质瘤的临床进展很大。首先是基因诊断已经成为胶质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飞哥为例,常规病理诊断为高级别胶质瘤,这实际上涵盖了许多种类型的胶质瘤,而结合基因诊断的结果是少突胶质细胞瘤,这是一种相对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胶质瘤类型,对放疗非常敏感,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实现长期生存的目标。另外,对于胶质瘤,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单一的方法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结合包括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要物、电场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胶质瘤的趋势。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 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其中恶新程度最高的叫做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效果也最差,5年生存率(从诊断胶质瘤算起5年后还活着的患者)仅为4.7%,也就是说每20个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只有1个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大于5年的,可想而知这种疾病有多么可怕。
“胶质瘤确实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并非没有办法治疗,近10年来胶质瘤的治疗进展很快,我们随访的部分患者能够达到了长期生存,而且生活质量也不错。”温良医师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这种疾病,让患者活的有尊严、活的更久。
浙大一院专家门诊表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