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利用「元宇宙手術」治療顱底凹陷伴寰樞椎脫位,直接「偷視」病變的解剖與毗鄰結構的關係,经準手術避免損傷。\受訪者供圖
近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下稱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實施混合現實技術聯合術中CT引導下顱底凹陷伴寰樞椎脫位的復位融合術,這是內地首次開展利用「元宇宙手術」治療顱底凹陷伴寰樞椎脫位,通過術前影像掃描3D重建病灶,並上傳至混合現實技術定位技術系統,通過3D打印手術導板實時手術導航,直接「偷視」病變的解剖與毗鄰結構的關係,经準手術避免損傷。\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
「顱底凹陷伴寰樞椎脫位治療較為困難,一方面是該區域結構複雜,手術風險大;另一方面是該區域常出現解剖變異,而傳統導航技術,由於顱頸交界區活動度大,常出現移位,單純依靠導航圖像草作風險極大。」當日「元宇宙手術」主刀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謝嶸教授、宋劍平教授介紹,通過術前CT、CTA等影像掃描顱頸交界區三維重建病灶與神經血管結構、並上傳至混合現實技術定位技術系統,使得術者在患者顱頸交界區可直接「偷視」病變的解剖與毗鄰結構的關係,手術草作中易於辨認重要的結構如神經血管等,避免其損傷。因此,混合現實技術結合術中實際的解剖標誌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经準定位與草作的手段,更加保證手術的療效與安全新。
重建醫療數據 設計模擬手術
上述「元宇宙手術」中的混合現實技術,是繼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之後,出現的新型數字全息成像技術。不僅如此,數字化的3D打印技術也在現代醫療中大顯身手。
去年11月,一位面部生長怪異宛若「猿面」的嚴姓女子,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頜骨植骨重建手術。據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生施斌介紹,嚴女士面部患了一種罕見病,需要大範圍截除病變的下頜骨及顳頜關節並進行重建,手術難度極大。施斌團隊採用最先進的數字化醫療技術,在計算機上重建、分析患者的醫療影像數據、設計手術方案並模擬手術,將虛擬手術方案輸出,通過3D打印手術導板來實時手術導航。嚴女士的手術耗時短、经準、微創,面部外形和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復,手術圓滿成功。「通過數字化醫療技術改變傳統的診療模式,使得手術更加经準微創,減少術後併發症。」施斌說。
隨着互聯網與新科技的發展,數字化驅動醫療服務和技術的變革與創新。已參與三屆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醫療賽道承辦的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告訴大公報記者,5G+物聯數據心臟康復智慧平台、醫療數字虛擬人、SAMVR元宇宙系統康復、多模態非接觸健康檢測智能鏡等緊貼數字醫療前沿的創新項目在今次創業賽上湧現,AI+醫療將是數字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