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零食特别匮乏,平常吃得最多的零食就是路边的野果和家里种的黄豆、蚕豆,所以小时候,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特别期盼大型节日的到来,因为在此时,才能吃到平时没有的食物,比如每年的农历初五端午节,就是我们最期盼的时候,因为此时家家户户都会去河边摘芦苇叶包粽子,而将粽子煮熟后,轻轻的剥开青绿SE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吃上一口,真的是又软又糯又香,好吃极了。
而随着生活条件越好,现在也衍生出“红烧肉、咸蛋黄、红豆沙、蜜枣、葡萄”等等粽子,而万变不离其宗,包粽子时,一定少不了糯米。而现在我们买的各种各样的粽子时,吃着都没有小时候那么香,后来我就问了一下爷爷,才发现,包粽子时,糯米不能只用清水泡!多加1味,粽子又软又糯又香又好吃,后来我自己按照爷爷的方法尝试做一下,真的和我小时候吃的味道是一模一样的。
【泡糯米的方法】:泡糯米时,需要在糯米中加少许的食用碱(以前没有食用碱,都是用草木灰,现在不少人认为草木灰脏,就会食用碱代替了),因为糯米遇到碱新物质,不仅可以使糯米变得更软更糯更香,而且粽子在煮的过程中,粽叶产生的酸新物质进入到糯米中,从而影响粽子的口感,而糯米用食用碱泡过后,可以中和酸新物质,从而使粽子吃着没有异味,所以大家泡糯米时,一定不要加少许食用碱,一般1斤糯米对于2克食用碱即可,如果食用碱加的过多,糯米会发黄。
包粽子的糯米不要泡太久,一般泡2-5个小时即可,因为糯米泡的时间过长,糯米吸收的水较多,这样煮出来的粽子,香味不足,而泡的时间短,煮粽子的时间过长,这样也比较浪费煤气。
【煮粽子的方法】:煮粽子时,不要开水或冷水下锅,因为开水下锅很容易导致粽子漏米,而冷水下锅煮的粽子香味不足,正确做法是等锅底产生少许泡泡时,就把粽子放入到锅中煮,同时放一个盘子,将粽子完全压在水底,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不仅不会夹生,而且吃着非常软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