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头伏则是指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而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夏至节气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今年中伏有20天,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17日。
在正常的年份,一般都是在三伏期间是最热的,夏季热不热就看三伏天热不热了。而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立夏节气这天是下雨天,往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不会太炎热。但如果立夏节气这段时间是晴天,预示着夏季会比较闷热。
其实从古至今,许多的农民都是期盼着在立夏节气这天前后最好是降雨,这从古人所流传下来的农谚也可以看得出来。
比如“立夏不下,犁耙高高挂起”,它的意思是说立夏节气的时候不下雨,那么预示着后面的降雨少,这不仅影响作物的播种,同时对播种作物的生长不利。
另外通过立夏节气这天是不是下雨,甚至还可以预测夏熟作物收成好坏,比如“立夏无雨农人愁,到处禾苗对半收”。说的是立夏节气的时候一滴雨没有下,那禾苗就会歉收,可能产量要减半。
还有“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等,说的也是立夏雨水少,小麦减产,并且可能“红蜘蛛”等病害较为严重。
在有些地方,还能通过立夏节气这天有无降雨来预测后面雨水多少,比如有些地方流传着“立夏日晴,必有旱请”的农谚。预测了立夏如果不下雨,那么在后面出现旱请的概率很高。相反,如果立夏这天下雨了,就意味着降水很充足:“立夏下雨,九场大雨”。
值得一提的是立夏和夏至是有区别的,一般到了夏至节气以后,就意味着“盛夏”正是要拉开序幕了。
到了夏至节气,这个期间的太阳直色点就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了,虽然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了。
但由于太阳辐色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得多,也就是吸收的要远大于散发的,每日都会有一定的热量存储起来,直接的结果就是气温不断升高,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前面也说了,“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要从三伏天开始,而它的时间段也是在每年的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且今年的中伏20天,整个三伏天足足40天的时间,大家可要做好准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