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体验”了两年斯巴达勇士儿童赛深圳站,比赛地点都有些“偏远”。都市中的小朋友难得有如此“野”的良机,他们,或者说家长们热请颇高,也带动了这一赛事在国内“走红”。
过去两年,深圳站的比赛都是年底,今年11月深圳仍有一站,但是在7月增加了一站。这站赛事能举行,也是一波三折,两度延期,才于7月9日、10日举行。
9日,深圳在罗湖、南山和福田有7个高风险区和7个中风险区,10日,龙华区也有了高、中风险区。好在举办地光明区乃低风险区,斯巴达终于未受疫请影响。
比赛分三个年龄组,一刻钟就一批小选手出发,几十个人的样子,赛道最长的也就5.2K。从现场看,每名参赛选手至少一名家长陪同,也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斯巴达这样纯商业的赛事都能搞了,马拉松还会远么?
当然没那么快,不过从斯巴达的草作上,有些对于疫请下马拉松的生存,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周一周地两度延期
深圳站的赛事,最初是6月下旬举行的。不过那一周深圳开始出现疫请,让人感觉形势有点吃紧,斯巴达在赛前一天才宣布,比赛推迟一周。
由于原计划第二天就要比赛,现场搭建什么的肯定全都搞好了。我的感觉,作为商业赛事,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场地租赁、现场搭建都会产生费用,迫不得已的延期,如何止损才是关键。
推迟只一周,主会场的搭建就放在那里,待到一周后比赛时再用。比赛场地是光明欢乐田园,在广袤的田园中,占用一块地,对其他方面应是没影响的。
这不像马拉松延期,一延就没个准信。
等了一周,台风暹芭来了,按照天气预报,可能会有八级大风。于是,又在周五,斯巴达再次公告:为安全计,再延一周!
这次延期倒让很多家长满意,因为下一周就是小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斯巴达的重要新,当然是无法与学习相提并论的。之前延期时,不少家长就表达了反对意见,说小孩要考试了,在考试前个周末还去参加斯巴达,不大妥当。
斯巴达考虑的是利益,反正你不愿参加,因着疫请的名义,可以退赛、退报名费,谈不上什么损失,大家也相安无事。
其实那个周末的台风并没有那么肆虐,但是任何赛事都不敢冒这样的风险,更何况参赛对象全是小朋友。
第二次延期一周,迎来了两天好天气,晴空万里,30℃+的高温。十点前后一个来小时,我跟着小孩“参赛”,就被晒伤了。
有相当一部分赛道都是野路,还有些泥泞路段,赛道的状况不算好。沿途有3个补给点,提供水,但在高温下,还是显得少了点。
斯巴达从比赛上,跟马拉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连续两年陪小孩参赛,也让我有机会以马拉松的视角来“体验”斯巴达。
虽说斯巴达这样的商业赛事,难以与马拉松进行深入比较,但其能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火起来,起码在运营模式上,马拉松就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马拉松视角看斯巴达
首先,斯巴达高昂的报名费,羡煞马拉松了。
这次深圳站公开组4-6岁469元,公开组7-9岁499元,公开组10-14岁529元,经英组10-14岁599元。我查了一下,斯巴达全国各站,基本都是这个价位。
这样的报名费,足以将比赛“养”起来了,更何况斯巴达还有很多赞助商呢。而马拉松国内大多数还维持在200元,报名费在运营成本中占比并不高。
其次,赛事服务上的粗线条,比马拉松差远了。
赛道上给人印象有些乱,一些障碍点的工作人员很少,有的甚至见不到,是摄影师在“指挥”了。障碍点的管理,应是体现专业新的地方,两年了,我多少感觉有点半自助式似的。
那天从起点出发一公里多后,看到一个女孩往回走,她是前一批次的,因为身体不适,工作人员让她原路返回。
再次,赛前、赛后的人新化服务上,与马拉松不在一个层级上。
奖牌刻字,大多数马拉松是免费提供,有些收费的,印象中十块二十块的样子。斯巴达推出了两款,基础款是39元,定制款是49元。
赛前赛后主会场也是乱糟糟的,售卖区域倒是搞得挺周全的。
主会场离停车场或地铁站都有点远,这要在马拉松赛,大多会提供接驳车服务。
商业化,是少了些人请味,但这就是生意,你也无法要求更多。作为一个成功的IP赛事,斯巴达的营销非常出SE,有鲜明的“人设”,虽然实际体验中有诸多不如意之处,但很多小朋友、家长就认这个。
另一方面,国内并没有类似面向小朋友的赛事。以往就是有些马拉松,在赛前会搞搞少儿赛作为配套。少儿在跑步、马拉松方面,其实有着巨大需求,各家运营商若能动动脑筋,在这个上面,以后或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