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会非常惆怅。
因为总会想起高考成绩出来,填写志愿的那段日子,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以及M茫。
也是那一年的寒假,小编开始了练书法,在水墨的香气中,渐渐找到了自我。
出来工作后,又接触到了普洱茶,伴着书香和茶香,小编写下了一篇关于普洱茶的文章。
每次面向新的征程时,就会接触一些新的事物,同时也会告别一些旧的轨迹。
美好的事请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总是非常长,一些坏的习惯也总是会如影随形。
就比如我的父亲吧,昨天和他喝茶时,他总会嫌小编泡的茶过淡了。
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杯泡绿茶那般苦涩的滋味,总觉得贵的茶都是味淡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固有印象呢?
宫明这可能是因为父亲年轻的时候从事的是一些体力劳动,需要一些浓茶提神有关。
在父亲年轻时候,他喝的是几十块一斤的绿茶,现在他常喝的茶也才两三百一斤。
虽然这个价位的茶,也有品质不错的绿茶,但是父亲对于喝茶的态度一直是只要凑合喝就行了。
家里并不是没有经济条件喝再好一点的茶,大几千的西湖龙井茶买给父亲,他总是舍不得喝。
小心地左一层又一层包起来,放在冰箱的最深处,一放就是大半年,等到实在不能放了,再拿出来喝。
在他的观念中,这样的好茶是必须要省着喝的。
等到催着他喝了,他才会小心地取出比平时分量少一半的好茶,放到随着携带的保温杯中杯泡着喝。
问他喝好茶的感觉如何,父亲只会一脸不可思议地说:真不知道为什么能卖这么贵,喝起来一点劲都没有。
和父亲谈天说地的时候,用盖碗一冲一冲的泡茶给他喝时,还会说小编是瞎折腾,泡出来的茶这么淡。
小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向他解释,杯泡法是让茶中的风味物质等一直析出,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过度析出,泡出的茶汤才会又苦又涩。
长期喝这样的浓茶,味蕾早就习惯了苦涩滋味,便再也尝不出好茶的清润了。
宫明小编用来招待父母的好茶一般都是小编经挑细选的好茶,普洱生茶鲜香爽甜,普洱熟茶红浓甜润。
再加上合适的茶水比,流畅的泡茶手法,好茶的优点基本上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而父母喝到这样的茶时,总会嫌味淡。
只能跟他们说偶尔换换口味,喝点淡茶。
小编相信这只是万千爱喝浓茶的茶友的缩影。
忙于工作,需要一杯浓茶提神,节俭惯了,不舍得买太贵的茶。
休息时,能有一杯带有茶味的水等着便已经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享受了。
但是,一杯过于浓酽苦涩的茶,真能给人享受吗?
一杯清润甘甜、毫香四溢、汤感顺滑的茶,凭什么得不到他们的喜爱?
小编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同一品牌下,同一种类的茶售价300元和80元,两者有何不同的对比。
宫明300元的茶泡出来之后基本上是完整的茶叶,少有碎茶,80元的泡出来基本上是碎茶渣中间还夹杂了不少粗枝老叶。
有时候我们觉得贵的茶味道“淡”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碎茶末,好就好在价格便宜,但是冲泡起来茶茶叶的断面无形中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造成了茶多酚、咖啡碱等苦味物质的过度析出。
完整的茶叶茶内质释放均匀,茶内质缓慢析出到茶汤中,每一泡茶汤都是那么馥郁清雅。
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喝那些碎茶。
好的茶茶内质丰富,风味物质充足,苦味物质含量低,比例均匀,喝起来清润爽口。
差的茶因为生长环境恶劣,日晒过度等原因,造成茶叶内部苦涩物质过多,风味物质少,泡出的茶自然是又苦又涩,鲜爽不足而苦涩有余,汤感寡淡。
所以茶味足的不一定是好茶。
真正的好茶应该是口感层次丰富,滋味饱满,鲜爽十足,入口微苦,化开快,生津快速的。
宫明茶那么什么样的茶汤才算得上浓呢?
小编也无法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回答。
只能说多品尝,自然浓与淡的界限就知道了。
但是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喝又苦又涩的茶,而且并不觉得这样的茶不适合自己,那确实也没有改变的必要了。
因为长时间喝浓茶,你的舌头已经习惯了。
毕竟众口难调,有的茶友就是偏爱味道浓的茶。
告诉大家一个泡茶的茶水比例吧,避免泡出过浓的茶汤。
小编常用的是一个120毫升的盖碗,泡普洱生茶和熟茶时会投入8克的干茶,泡红茶、绿茶、白茶、花茶时,会投入6克。
其他茶类小编喝得不多,无法给出数据。
泡茶的茶水比正确了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注水后,8秒钟内出尽盖碗内的茶汤,做好了快出水,那泡出一杯浓淡适宜的好茶是必然结果。
注水后,不要用盖碗左拨一下右拨一下,这个过程会浪费很多时间,最好在注水完毕后,稍等三四秒钟,然后立刻合上杯盖,做到快出水。
出水后尽量沥干盖碗中残留的水,做到不留根。
宫明普洱茶好茶是需要用心慢慢感受的,不能仅从味道的浓淡来区别。
他们的叶片完整度、茶内质,有着很大差别。
一杯清新爽口的茶汤才能给人以享受,才算陶冶身心。
一杯苦到直吐舌头的茶,还是敬而远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