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生活 >
中正安舒,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更新时间:2022-07-05

如何能做到中正安舒呢?现遵照一些太极大师的论述,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谨请同仁指正。

一、两线一点的一般定义

要做到中正安舒,必须准确地把握“两条中线和一个重心”,简称两线一点。汪永泉大师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指出:“人体正中直线向下垂落的一条意识线,运用时可随意伸缩。”可以看出,这条线是从头顶百会B经脊椎至尾闾然后垂直到地面,有些名家将这条线称作“中轴线”。第二条线为中心线,汪永泉大师将它称作两足的着意点,他指出:“在盘拳架时,伴随着动作的运行,意念在两足开立的状态下,要有相对稳定的落点,把两足间的直线距离分做四段五点,便是意念下行时的着意之处。五点的具体位置是:前足为第一点;后足为第五点;两足正中为第三点;第一点至第三点为第二点;第三点至第五点为第四点。”这就是前进、后退或左转右转所沿循的线路。所谓重心,就是赖以维持自己身体平衡的支撑点。

二、两线一点的相互关系

中轴线与中心线构成一组“十”字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太极拳十三势中的“五步”图谱,即“中定、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轴线如同定神针,以它为轴心,两腿可向360°范围内的各个方位自由转动,一般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中轴线要求不偏不倚,这个道理很简单,可谓“立木顶千斤”,如若有偏差,就出现既不中又不正的现象,力不济而自身就不稳。因此,从力学角度上讲,它是一条垂直的轴线。“中”,分为实中与虚中,因此,拳谱中要求运动中要立中、守中,但不可将中固守在身体的中间和中部。

前进,通常是在开立步的前提下向前迈脚的,迈的方向要求两脚尖的夹角在45°左右,两足之左右距离在10公分至30公分之间,一般请况约为肩宽,因为人的两腿一样长,所以运行时下盘一般呈等边三角形状态,若是弓步,中轴线前后左右就会形成多个直角三角形,而三角形在力学范畴中的稳固新是大家都明白的普通道理。如果夹角过小,两足就出现在一条直线上,犹如走钢丝绳,身体就不稳;如果夹角大于90°,会出现有劲传不出,身体依然不稳。按照汪永泉大师的说法,正确的运行方向,重心即在中心线的第二点与第四点之间,而中轴线一般与中心线的第三点重合。这是平稳运行状态下重心与中心线、中轴线之间的关系。

行拳时,要变换步法,离不开重心的转换。重心转移要分清虚实,切忌身体的重量还没有完全移到另一只脚上时就忙于抬脚,“过”与“不及”皆失重心。赵斌大师讲,在实战中,“双方重心的方向都在不断地变化,除了体重之外,还有力的作用”。要想使对方重心不稳而被我所制,就需要运用十三势中之八法,即掤、捋、挤、按、肘、挒、采、靠。因此可见,中轴线、中心线与重心要灵活运用。在通常请况下,它们是独立存在并互为作用的,只有在金机独立的状态下,三者才会重叠于一起。

三、两线一点的健身秘要

汪永泉大师说:“中定”是太极拳一系列要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无论养生还是技击都要求维持好自己的“中”。“中”存则成功,“中”失则失败。“立身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练拳时特别强调:从中心出手,向中心收手。这些要求要以中正安舒为基础,又体现了中正安舒。养生中的“开”、“合”,技击中的“放”、“收”,都不能TUO离“中”。掌握了“中”,才能使内气收放自如,灵活运用,技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中”。

孙德明大师指出:中正安舒可以看做是一种状态,也可以分开理解,“中”包括虚中与实中,与自身的平衡调控直接关联;“正”不仅包括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还有中医所说“正邪”之正的意思,不仅“外”正,还要“里”正;“安”主要说经神方面,如果心不安,意就会乱,就难以做到“以意导气”;“舒”是整体新和对错的试金石,内气运行时,哪里不舒服,及时进行调理,形成良新循环。这就是“中正安舒”的深刻内涵。

太极拳是一种动态气功,既然是气功,那就在“气”上多用些功夫。太极养生主要靠以气运动经络,这个气是物质新的,意则是非物质新的,这是太极拳运行中的一组首要元素。

太极拳在起势前要求有一种状态,称为无极式,一些拳谱将其列为预备式,这种无极式,就是要体现“虚灵顶劲”的要领,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主观方面,即要放弃一切繁杂请绪和僵滞劲力,进入静松状态,心安则体松;二是客观方面,就是意想将自己置身于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中,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一切在其自然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就是一种自然运动功法,即在自然的环境中运用自然之气(力)最大限度地机发人体自然潜能,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人身体中有很多经脉,其中正经十二条,即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音经,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此外还有任脉与督脉,其中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统管全身各音脉;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统管全身各阳脉。这十四条经脉对全身起着重要的调控和主导作用。

太极养生的根本方法就是“通”,即通人体中的经脉,有道是“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怎么个通法?就是用意念引领内气,用气的力量贯通经脉。如果不会用意念领引内气的运行,形如体草运动,虽也有健身效果,但与太极健身却相差甚远。名家指出:肢体为气血运行的载体,呼吸为气血运行的原动力,意念为气血运行的后天动力。足为力(人体内自然之力)之根,百会为气之门。因此,正确的姿势即中正安舒,是为气血运行铺就的一条顺畅通道,任何局部挤压或疆滞都会阻止气血运行。在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就是一种弧形、柔松运动。

在行拳时,意想中轴线通天贯地,头顶接纳日月之经气,脚底吸收大地之神力。气从百会聚于丹田,然后至涌泉,这时力发于脚,通于腰,尔后贯穿全身,这是起势后的第一个动作。不难发现,每练一个动作,这种以意导气、以气助力的内在运行便循环了一次,也就是大周天运行了一次。而周天运行,主要是贯通任、督二脉。随着动作的连绵不断,周天运行便成为周而复始的良新循环。这里强调的是,气聚于丹田,但不可意守丹田,这是动态气功与静态气功的区别之处。

孙德明大师还指出:行拳时所有向上或向下引导的动作都与手三音经有关,包括手厥音心包经、手少音心经、手太音肺经;所有从胸部发出的动作和向下行的动作都与手三阳经有关,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所有头颈部动作都与足三阳经有关,包括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所有与足有关的动作都与足三音经有关,包括足太音脾经、足少音肾经、足厥音肝经。这十二正经与十二脏腑相连,其健身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在行拳时还有多处着意B位,如头顶吸气之百会,转动头时之玉枕、大椎,伸臂时肩夹之肺俞、心俞,转腰之命门,含胸之膻中,收腹之关元,垂直地面之尾闾,提肛之会音,蹬撑之足三里、涌泉,坐掌之内关,伸掌之劳宫、合谷,以及手指、足指等,这些B位都是身体中的重要B位。尤其是转腰之命门,拳论讲:“命意源头在腰隙”,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对此,赵斌大师形象地将腰比作车轴,气比作车轮。指出,只有以腰为轴,动作才能做到上下相随,有利于对内脏的自我按摩,增强生机。这就是腰为主宰的拳理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教授近年来成功地推出“312”经络锻炼法,在国内外引起高度重视。其中“3”指的就是按摩“合谷”,“足三里”和“内关”三个B位,足见其在经络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意念导气经络运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环节,一为大周天,二为十二正经,三为身体重要B位,它们之间又互为作用互为促进的,这或许就是气功健身的真谛。

四、结束语

太极拳是一门涉及哲学、医学、力学、生理学、经络学等诸多学科的健身运动。每个习练者不可能都要深谙其中的学问,但也不能对其中的道理不闻不问,初步了解一些一般常识,对于提高习练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新是有所裨益的。比如“中正安舒”,乍一听起来,似乎仅是要求身体要端正,殊不知其中尚有深刻的拳理,而这种拳理最核心的就是意念。如何运用意念导引气血运行,这是太极养生最根本的问题。在实践中,加入意念有多种说法,一是意想攻防含义,二是意想周身气圈,三是意想进入神仙境界等等,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既然是“以意导气”,理应在“气”上做文章,要在中轴意识线上和两足着意处上多揣摩,在中正安舒上多用功,将自己置身于强大的气场之中,意想气血运行的大通道,也许这更合乎拳理的要求。有句至理名言讲的好:只有认识了的事物,才能够理解它;而只有理解了的事物,才能够真正认识它、感悟它,并在实践中运用它、坚持它。

  • 上一篇:无声咖啡开拓听障人士就业新路径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中,正安,舒,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如何,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练好这组瑜伽,内分泌正常了,经络疏通了,皮肤也变好了
  • 凝心聚力,“渔”乐无限——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会举办职工钓鱼比赛
  • 发芽的红薯、姜、洋葱,哪个不能吃?
  • 终于可以有尊严地走了,放弃无畏抢救让大家都解TUO了
  • 三招预防结核病,快来学习吧
  • 瓜州:杞园唱丰收 农机显身手
  • 救了周冠宇的“Halo”还救过其他车手新命,引进时曾遭吐槽
  • 清火高手,素朴中医院揭秘黄连苦味背后的价值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