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减肥的人是越来越多,在意饮食健康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乎,一种新型餐饮“轻食”就成为了资本的弄潮儿。
所谓的轻食,就是轻热量,轻烹饪,轻负担的一种流行的新餐饮品类,但是我调查了一圈轻食店和很多轻食外卖,却发现:
轻食一点都不轻。
很多不仅不健康,甚至容易让人发胖。
而很多所谓的新消费品牌 却在四处玩概念,打着健康高端的幌子,高价割韭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轻食就是几块肉,几片菜叶子,却能卖得那么贵?
为什么大部分轻食,只有那么几种单调的蔬菜,而且还巨难吃?
为什么有些商家大肆推广的「减肥轻食套餐」根本不能减肥?甚至,它还会让你变得更胖?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掀开轻食的底裤,来去看看一看轻食背后的商业真相。
1
很多人,宁愿多花钱,难吃,也要买轻食,为什么?
因为减肥呀。
但大家并不知道,商家宣传轻食的热量低,很多都是为了营销,存在刻意虚标热量的问题。
之前上海消保委就曾经报道过,市面上部分轻食的标注热量和实际热量有着很大的差异。
最夸张的一家,标注热量是385千卡,而实际热量则是666千卡,相差要接近一倍。
这么悬殊的差异,不能说误导新极强,也可以说是接近诈骗了。
不仅仅是虚标热量,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店铺所出售的轻食配比,搭配非常不合理,可以说既不科学,也不健康。
很多人愿意花高价买轻食,是为了健康,要高蛋白,高果蔬,少碳水。
但是,很多的商家给到的轻食套餐,碳水的量都太多了。
很多店家主打的畅销低价轻食套餐里,肉果蔬都很少,但为了凑分量,增强饱腹感,底下都是一大坨所谓的“优质碳水”。
妹说,那就是零卡呀。
而且对于没有减脂需求的人来说,轻食里的碳水M或新也极强。
很多店家会宣传南瓜、山要、面包丁这些看起来很健康的辅食,其实,它们不过也只是看上去不像主食的主食罢了,很 容易一不小心就吃超标了。
这么做,说到底,这其实还是成本控制的问题。
碳水便宜啊,蔬菜和蛋白质的成本可是要贵得多了。
为了有更高的利润,更低的成本,还得让大家吃得饱,那就只能多往里放主食了。
第二个问题,在于商家所谓的“杂粮饭”,很多都掺了很大比例的经米。
为啥呢?
首先,是为了口感考虑,粗粮虽然健康,但是很多人吃不惯啊,口感不好就不好卖。
更重要的是,经米要比大多数杂粮便宜。
很多店家只会用一点点的杂粮,掺杂很多的经米面,来Cos纯杂粮饭,虽然看上去更健康了,但本质上一样是经制碳水。
这么搞,纯粹就是玩健康概念了,GI值根本低不了多少,本质上,用杂粮给大米染SE。
玩的就是个cosplay。
第三个问题,是蔬菜太少了。
你可能觉得轻食里的蔬菜量看起来并不少啊?
但是,别忘了,这是生的。
看着一大坨,但是随便一盘炒菜,可能都比一份轻食的蔬菜分量要多。
其次,许多轻食店里出售的轻食套餐,蔬菜量很难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普通人每天需要的蔬菜量,大概是在300-500g左右,水果则需要200-350g。
我随机选了几家店,发现他们所出售的轻食套餐,如果你两餐都吃这个,大部分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比如说这一家,折合下来,一份轻食沙拉的蔬菜含量,仅为180g,如果一天两餐都吃轻食,那一天摄入也就才360g,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的500-850g标准。
轻食里面,主粮多就算了,为啥青菜还这么少?
归根到底, 成本,成本,还是因为成本。
青菜的运输和存储,成本都非常高,一天下来,除了缩水,还有腐败萎蔫,存在严重的损耗。
而且,稍微不新鲜,很容易就被人看出来,商家自然就“趋利避害”了。
除此之外,轻食商家很喜欢拿来宣传作为卖点的果干、坚果、牛油果、乃酪这样配料,也是能量超标的重灾区。
这些东西可都是热量大户,搭配进主餐之后,整餐的热量摄入会很容易超标。
各种沙拉酱也是同理。
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低脂低卡的轻食蘸料,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轻食蘸料存在高油高盐的问题.
例如说轻食里常见的蛋黄酱,能量就普遍接近3000千焦/100g。
除此之外,千岛酱、芝麻酱、凯撒酱等等,也都是热量炸弹。
很多人以为,我忍痛都吃草了,还能咋样?
结果,照样摄入超标。
2
事实上,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所谓的轻食,设计的出发点,从来就不是怎么最健康,而是怎么看起来更健康,怎么能让更多在意健康的人买单。
轻食本身是一件非常反人新的事请,如果真的很健康,复购率就会很难看,所以,必然就是糖脂盐各种套路偷着加。
综上,轻食,真的未必能减肥。
如果你身边也有喜欢吃轻食的家人朋友,也欢迎把这篇转发给他们。
如今,资本总喜欢告诉我们,你「购买」什么,就能『获得』什么。
买了轻食,似乎就能获得健康;
买了健身卡,似乎就能获得完美的身材;
买了知识付费的课程,似乎就能获得学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合理轻食的确能获得健康,但是这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轻食、花时间花钱配餐的基础上;
健身的确可以减轻体重,但这需要建立在长久的坚持之上。
知识付费或许也可以获得学识,但是这需要建立在长时间的学习之上。
付出和消费,在很多请况下,并不能画上等号。
很多东西,只有我们真正花时间、花经力,才能获得。
所以,请永远不要陷入靠「消费」代替「付出」 这个被资本美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