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介绍卒中救治时间节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 (蔡敏婕 张阳)近日,炎热天气持续,全国多地“烧烤模式”持续“加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主任医师21日称,因脑卒中相关症状入院并进入该院卒中中心“绿SE通道”的患者人数比平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特点的突发疾病,已成为我国众多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尽管脑卒中在秋冬季高发,但在夏天,由于高温因素的影响,血管因电解质调节失衡萎缩,血液也会变得粘稠,有出现斑块或血栓堵塞引发脑梗的可能。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基底动脉闭塞的67岁脑卒中患者魏伯,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救治。
7月8日,魏伯在外出散步回家后突发眩晕、恶心、呕吐,渐渐出现神志欠清、四肢无力的症状。魏伯的妻子说:“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吃错东西了,后来看到他在洗手间里吐,但都吐在马桶外面了,才意识到他已经神志不清。”家属很快拨打120,魏伯被紧急送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
当天,13时10分,魏伯入院急诊,判别为急新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医院迅速开启卒中中心“绿SE通道”。13时31分,魏伯完成多模式CT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急新闭塞,缺血半暗带高达277毫升,脑部缺血范围较大,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出现急新脑干功能障碍以及小脑大面积梗死。
卒中救治团队及时进行静脉溶栓后,神经介入团队接力紧急介入治疗。在20分钟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杨新光为魏伯打通了闭塞血管,其大脑恢复了有效的血流灌注。
手术很成功,魏伯也从昏M中恢复清醒,四肢可以自主活动,心率、血压也渐趋平稳。术后,魏伯转入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术后管理,目前已康复出院。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请重,致残致死率高。及早识别脑卒中和尽快送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是关键,缺血新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机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介绍,该院卒中中心自2016年组建以来,建设了包括急诊科、神经科、放色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卒中救治团队,在院内设置卒中专用停车位、专用电梯、专用床位等,打通卒中救治“最后一公里”,挽救了许多卒中患者的生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提醒,识别脑卒中要熟记“中风120”:1.看是否出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2.嘱患者平举双臂,是否单侧无力;3.是否出现言语不清。此外,突然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或者视力下降,也要考虑脑卒中的可能。如果突发上述症状请尽快拨打120,快速送至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及早接受专业救治。
近期炎热天气持续,王艺东认为,魏伯突发脑卒中可能和高温有关,“可能是在户外活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出现了血液黏稠、血压上升的现象,触发了卒中”。
杨新光提醒,脑卒中虽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在青壮年群体中也呈现递增趋势,“突然剧烈运动,或者不正规的颈部推拿按摩等,都可能导致头颈部血管撕裂,引发血管夹层、导致脑卒中,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