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蔬菜大棚内,黄瓜长势良好。
走进昆明市晋宁区的某现代农业(昆阳)蔬菜示范园里,工人们正将一个个成熟的黄瓜摘下来,仔细打包后,放进菜篮里等待运输。
这个园区,还有另一个“身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示范园。园区的蔬菜成熟后,会在72小时内通过冷链运输车辆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当地居民饭桌上的美味菜肴。
“园区的蔬菜是采用高标准设施种植的,在环境控制上要比普通大棚更经准一些。普通的地栽大棚亩产量为2吨到3吨,但是在经准的种植下,产量可以达到5吨,且产品的商品新和内在质量好,外观大小比较均匀。”园区负责人范蓉蓉介绍。
高标准种植的蔬菜,价格和销售请况如何呢?范蓉蓉介绍,园区是做订单种植的,客户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市场比较稳定。更重要的一点是,园区内所有蔬菜的生产过程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目前,园区的水培生菜已运到粤港澳大湾区客户手中,新鲜的黄瓜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餐盘中的美味。”
作为滇中地区的“菜篮子”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晋宁种植的蔬菜开始外销。20世纪90年代末,品质好的晋宁蔬菜开始走出国门,譬如荷兰豆、紫甘蓝等就走向世界。2021年10月,某现代农业(昆阳)蔬菜示范园开始建设,今年3月投入运营。这片200亩的蔬菜标准化大棚,成为晋宁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2021年,晋宁蔬菜种植业产值达14.5亿元,蔬菜产量达50多万吨。品种全、质量好、能周年供应,晋宁成为全国蔬菜生产强县(区)。
在晋宁这片沃土上,6万多名蔬菜种植户在这里辛勤劳作,种出的蔬菜品质属国内上乘,产品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但蔬菜市场的话语权却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定价权,盲目种植可能会让农户大赚,但也可能赔了血本。晋宁蔬菜种植,该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某现代农业(昆阳)蔬菜示范园成为解决这一窘境的突破口。
粤港澳大湾区蔬菜需求量大,仅仅依靠一个企业很难满足。晋宁区将蔬菜种植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在努力满足供应的同时,也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提供更多选择。此外,订单式种植可以有效避开价格风险,种植时严格的标准限制又能保证蔬菜品质。
未来,晋宁将进行统一规划,划片区订单化种植高标准绿SE蔬菜,让更多农户和合作社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中来,从产量、质量、品牌上把控蔬菜生产,使晋宁蔬菜产业向着绿SE有机的方向发展,实现晋宁农产品提质增效与农户增产增收“双目标”,并不断提高晋宁蔬菜品牌效应与流通效率,从而有效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刘佳、和肖敏 文/图)
大棚内部标准建设。
俯瞰园区。
农民在大棚内采摘。
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