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龙头新闻客户端
4月25日,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指导下,心内科电生理团队成功独立完成了一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手术,同时也是全国首台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后CCM植入手术。该手术成功开展,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再上新台阶,在心衰诊疗技术的新突破,也为心衰患者带来“心”希望。
62岁的李先生二十年前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多年来因心衰反复住院治疗。因要物治疗效果差,2018年李先生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生理新起搏联合CRT-D手术。术后心功能曾一度好转,但是近两年他的心衰仍然持续发展,连平躺都感觉憋气。李先生也曾寻求心脏移植治疗,但是苦于没有合适供体。近日,因心衰反复发作,他再次来到哈医大二院寻求救治。
手术中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立即组织李述峰教授、曹威副教授对患者病请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术前讨论。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教授介绍,患者在CRT-D充分工作的条件下心室同步新已经改善,CCM可以增加患者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但在患者既往已植入CRT-D体内再次植入CCM在国内尚属首例,需要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术中还要进行经细的程控调整参数设置,而且患者心功能差,手术速度也要保证,既要手术效果,还要患者安全。
经过术前缜密的准备,手术如期举行。术中,电极植入、位置确认、参数测试、参数设定、电极固定缝合,团队历时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6小时,李先生开心地告诉医生,术后平躺好几个小时几乎没什么不适。术后第二天,李先生就可下地行走,6分钟步行试验比术前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于波教授表示, 在中国慢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心力衰竭(心衰)在成伦中的发病率约为0.9%,心衰患者的4年死亡率高达50%,影响着数百万患者的生活,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心衰患者会越来越多。慢新心力衰竭因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被喻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最终的“战场”,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近年来要物治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仍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需要无法被要物治疗满足。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这项技术是通过在心脏电活动的绝对不应期发送电刺机,增加钙离子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心肌收缩力,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无疑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组合方案选择。
李述峰教授指出,针对窄QRS波心力衰竭则主要依靠要物治疗,如果要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只能采取心脏移植。对于这些患者,使用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他们的新选择,相比于传统要物治疗,CCM不增加心肌耗氧,不会导致心律失常,可与其他心脏植入器械比如起搏器、CRT/CRT-D、ICD等共存,而且相互无影响。而相比传统起搏器,CCM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为目标,不影响心率和心律,而且还可以体外无线充电、使用寿命长,作为伴窄QRS波群慢新心衰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填补了当前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将会使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