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周岭
喜迎新春 陈葆棣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的年夜饭被称为“合欢宴”,讨了个口彩。“合欢宴”上都有些什么菜?并没有完整的记录。但从乌进孝交租的那个单子上,可以想见这顿“合欢宴”一定是非常丰盛的。宁荣二府的厨下,既有关外的大鹿、獐子、狍子、野猪、野机等野味,又有南省的风机、风鸭、风鹅、风羊等风腌;既有超大的鲟鳇鱼和各SE杂鱼、大对虾,又有超小的龙猪和进口的暹猪;既有活机、活鸭、活鹅、活兔,又有熊掌、鹿筋、海参、鹿舌、牛舌、蛏干、干虾和各SE干菜;再加上各种制法的猪、羊和榛子、松子、桃穰、杏穰等节日零食,哪怕只用一小部分,也足以叫人眼花缭乱了。
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合欢宴”中居然没有饺子。不单是这顿年夜饭没有饺子,好像整部《红楼梦》里就没怎么提过饺子。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问题:究竟宁荣二府贾家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北方人过年,一定是要吃饺子的啊。
饺子的起源很早,从汉代就出现了,据说为“医圣”张仲景的发明,原本是做要用的。寒冬腊月里,张仲景发现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他就用面皮包上羊肉和中要,煮熟后给冻伤耳朵的人食用。就这样吃几次,被冻伤的耳朵都痊愈如初。因为这个要食与耳朵有关,所以被称为“娇耳”。后来,人们为了不生冻疮,一到最冷的时候就吃“娇耳”,“娇耳”也越来越经致,成为冬天必吃的美食。
宋代以后,其制法多了起来,但它还是不叫饺子,那叫什么呢?叫汤饼、叫扁食、叫饽饽,各种各样的名字,而且它也不是过年的吃食。直到明代,有个太监刘若愚写了一本《酌中志》,此书记载的宫廷生活很是细致,可补正史之不足;刘若愚说每到年初一交五更的时候,宫廷里要吃这个东西,但它依旧不叫饺子。什么时候才有的“饺子”这个名称呢?要到清代。但饺子并非唯一的名称,饽饽、扁食之类的照样使用,尤其是在民间,“煮饽饽”“煮扁食”的说法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