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宝机日报
用心打造菊花盛宴
——记宝机植物园高级技师强高龙
强高龙和他培育的菊花
本报记者孙海
“把盛开的菊花拍成视频、图片,发布在宝机植物园的公众号上,看到留言里市民的点赞,心里美滋滋的!”这几年因受疫请影响,我市每年一届的菊展搬到了线上,换个角度看菊展同样受到了市民的热捧。12月5日,宝机植物园高级技师强高龙说:“这是我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时候。”
潜心学习种菊技术
菊花每年开放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但为了这一个多月的绽放,需要养菊人长时间的悉心培育。“每年除了11月和12月,剩下的10个月,我基本天天泡在种植园。”强高龙说。
一月份开始育砧木,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嫁接、施肥、打要,控制菊花的生长高度……1990年,从宝机技校园林绿化专业毕业后,30多年来,强高龙一直过着和菊花形影不离的日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宝机植物园还在起步阶段,为了让强高龙和同事们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得更好,植物园领导聘请当时在宝机地区颇有名气的养花能手陈同发给他们当师傅。当年50多岁的陈同发在一家大型企业的花房工作,对花卉种植非常在行,尤其擅长菊花栽培。为此,植物园成立了包括强高龙在内的菊花栽培组。当年十月,当看到和师傅一起培育的数十种菊花竞相绽放时,强高龙暗下决心,要一心一意跟着师傅种植菊花,并专门买来一些专业书籍深入钻研。
经过理论上的准备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强高龙从菊花的育苗、扦擦、养护开始,一步一步学着做。一个多月后,当看到自己亲手栽培的菊花茁壮成长时,强高龙非常机动。随后,强高龙又在黄花蒿上嫁接菊花,先后做出了宝塔、动物等造型菊花。可是不久后,他费尽心血做出的造型菊花竟然全都死了。“都是按照书上说法做的,也经心养护了,它咋就死啦?”一时间,强高龙非常沮丧。这时,师傅的一席话让强高龙茅塞顿开,“不同的花卉对气候、土壤、养分、水的要求都不一样,不同地域的气候等因素对花卉的栽培成活非常关键。书上的理论在一地可能非常成功,但换了地方就要接地气,这样才能成功。”此后,强高龙按照宝机的气候特点,对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结合本地实际做出了相应调整,并通过反复的栽培试验,技术越来越成熟,菊花嫁接、种植的成活率也越来越高。
引进新品经心培育
由宝机植物园提供菊花展品的宝机菊展,已经举办过13届了,人们从最初关注菊展规模,到如今关注每年展出的菊花新品种,这一小小的变化背后却是强高龙和同事们艰辛的付出。
去年在市区中华石鼓园举办的金秋菊展,品种达到了522种,而其中的一些菊花品种就是当年的“菊花栽培组”从南京农学院引进的。菊花引进后不能是“一栽了之”,而要将这些引进的新品种本地化,让它们适合宝机的气候条件等,这样才能开花、繁衍。养菊的艰难远远不止这些,不同品种的菊花开花时间不一样,为了让所有参展品种集中在菊展期间开放,强高龙和同事们要逐个品种进行花期管控。
“每年11月、12月菊展结束后,都要将展过的菊花花根收回,并按品种分类保存,带残花的好分类,仅剩残根的就要根据叶子形状来分类,待到来年花根发芽后再分苗。每年要培育几万盆菊花,都是这样一盆一盆分出来的。”强高龙说。通过观叶分类菊花品种这可是技术活儿,不过对于强高龙和同事们来说却是很轻松的事儿,但轻松的背后是他们常年技术的积累,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瞄准目标不言放弃
按说引进、驯化了500多个品种,强高龙和同事们也该歇口气了。但他却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利用宝机靠近秦岭的地理环境和生物资源,把本地的菊花与外地引进的菊花结合,培育出新品种。但培育菊花新品种并非易事,这一过程中,首先要采集到可以用来播种的菊花种子,然后将两株不同品种的菊花相互授粉,授粉后,菊花结种子的概率极低。即使能采收到种子,第二年播种时,种子也极有可能繁殖不出幼苗。即使成功育出了菊苗,但这批菊苗得经过连续3年扦擦栽培观察,如果花、叶等新状特征稳定不变,才基本可以确定为一个新品种。强高龙和同事们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之中,寻求着成功的希望。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强高龙和同事们引进、驯化的菊花品种达500多种,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丰盛的赏菊盛宴。而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强高龙将会竭尽全力,奉献一生。